审美类型:1978年以来研究进路
本文选题:审美类型 切入点:中国美学 出处:《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摘要】:正审美类型学是美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也是美学区别于其它学科的重要标志之一,审美对象主要有三种分类:一是分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形式美;二是艺术美中的门类之分:音乐、文学、美术、戏剧、电影等等;三是审美类型,既崇高、滑稽、悲剧、喜剧等等。在这三种分类中,审美类型分类是最具有美学性的。从
[Abstract]:Positive aesthetic typolog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in aesthetics and one of the important marks of aesthetic difference from other disciplines. There are three main categories of aesthetic objects: one is natural beauty, social beauty, artistic beauty and formal beauty;The second is the category of artistic beauty: music, literature, art, drama, film and so on; the third is aesthetic type, both lofty, funny, tragic, comedy and so on.Among these three classifications, aesthetic classification is the most aesthetic.From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分类号】:B83-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彭修银;美学范畴的系统化问题[J];南京社会科学;199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姚君喜,郑俊义;西方美学范畴的基本构成层次[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石长平;;中国现代美学体系建构的拓进之维——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美学的丰赡创新[J];许昌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鄂霞;中国近代美学关键词的生成流变[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侯艳清;体育美学学科体系现状考察及建构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玲平;;浅谈中国“天人合一”的美学观对西方美学困境的启示[J];教师;2010年02期
2 沈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美学”[J];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3 郭昭第;;美学的中西不同生成与生命精神[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杨春时;;同情与理解:中西美学主体间性的互补[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1期
5 杨粮称;;论中国美学在发展中的创新[J];才智;2010年08期
6 王莉丽;麻雪冬;;反思中西方美学的比较方式[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冯宪光;;论文艺美学作为学科的事实性存在[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8 陈超南;;东西方审美观念的并存与互补[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3年02期
9 张晶;中国美学:在与西方美学的融通中显发价值[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孟繁华,高建平;简讯[J];文学评论;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昭第;;美学的学科困惑、根源及策略[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张道一;;中国美学站起来[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阎国忠;;中国美学缺少什么?[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宛小平;;美学和中国美学——兼与章启群先生商榷[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建疆;;中国美学:从主义出发还是从形态出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傅谨;;中国美学面临的三大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王德胜;;美学:知识背景及其他——对百年中国美学学术特性的一种思考[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9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王旭晓;;中国美学的历程与转向[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晖 李平;“地方经验”:美学研究的重要元范畴[N];文艺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马子雷;中国美学如何走上“美的历程”[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本报见习记者 马寅秋 万李娜;走向世界的中国美学[N];团结报;2010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刘悦笛 整理 秦韵佳;中国美学和艺术:在开放与“中国性”之间[N];中华读书报;2011年
5 阎国忠;中国美学缺什么?[N];中国艺术报;2011年
6 李平;中国美学的地方经验和世界价值[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山东大学文学院 程相占;新世纪中国美学一瞥[N];社会科学报;2005年
8 潇牧 李雪;中国现当代美学该如何发展[N];中国艺术报;2011年
9 汤拥华 浙江工商大学中国文化理论创新研究中心;中国美学强调“原创性努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王学海;中国美学原点的反思和建设[N];文艺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明秀;词学审美范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兴旺;中国美学发生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徐迎新;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学人比较美学观的人类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4 田春;审美知觉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5 胡建次;中国古代文论“趣”范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6 赵建军;魏晋般若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4年
7 高金岭;论朱光潜对西方美学的翻译与引进[D];山东大学;2005年
8 杨晶;刚性之美:蒙古族审美观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万志全;扬雄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家梅;言意之辩与中国美学[D];暨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雷;中国现代美学开创期崇高审美范畴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孔凡娟;对中国美学发展现状的几个宏观问题的尝试性探讨[D];山东大学;2010年
3 陈开晟;从叙述话语角度论荒诞审美[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杜伟;论丑[D];厦门大学;2001年
5 周怡;中国传统风俗画的审美考察[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6 王怀平;在断层和废墟上重构中国美学大厦[D];安徽大学;2005年
7 刘志浩;“通”范畴与中国古代审美主体论[D];山东大学;2010年
8 刘伯珍;论“拙”[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于m8;中国现代美学中“艺术”概念的演变[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10 平盼盼;叶朗美学思想述评[D];安徽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105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10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