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车尔尼雪夫斯基对黑格尔喜剧美学思想的继承与突破

发布时间:2018-04-05 13:49

  本文选题:黑格尔 切入点:车尔尼雪夫斯基 出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摘要】:本文从喜剧本质及喜剧形态两方面对黑格尔及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喜剧美学思想进行了比较。在喜剧的本质方面 ,本文认为车尔尼雪夫斯基对黑格尔的理论有继承、吸收 ,也有批判、突破。继承与吸收体现在三个方面 ,即都运用辩证法的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的对立统一关系来分析喜剧的本质 ,都以内容的否定性来限定喜剧和喜剧形象 ,也都重视喜剧否定性内容的社会伦理及审美教育意义。批判与突破则体现在 :车尔尼雪夫斯基明确指出了丑是喜剧的本质 ,并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主张的基础上 ,对喜剧的实质给予了唯物主义的阐述
[Abstract]:This paper compares Hegel's and Chernichewski's aesthetic thoughts on comedy from the aspects of comedy essence and comedy form.In the essence of comedy, this paper holds that Chernishewski inherits, absorbs, criticizes and breaks through Hegel's theory.Inheritance and absorption are embodied in three aspects, namely, the essence and phenomenon of dialectics, the unity of opposites between content and form to analyze the essence of comedy, and the negativity of content to define comedy and comedy image.They als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social ethics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significance of the negative content of comedy.On the basis of criticizing Hegel's idealism, Chernichewski clearly pointed out that ugliness is the essence of comedy, and gave a materialistic exposition to the essence of comedy on the basis of criticizing Hegel's idealism.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210093
【分类号】:B83-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张U,

本文编号:17150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150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d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