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美学视野下的“接受美学”

发布时间:2018-04-05 13:50

  本文选题:马克思主义美学 切入点:接受美学 出处:《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07期


【摘要】:作为由非马克思主义者创立并产生了国际影响的新学科,接受美学对文学接受的阐释显示了它自身的深刻性,但同时也在文学生产和文学接受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上存有一定偏狭。我们有必要将接受美学置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视野下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理论观照,并对其进行科学的改造。
[Abstract]:As a new discipline created by non-Marxists and exerting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the interpretation of literary acceptance by reception aesthetics shows its own profundity.Bu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some intoleranc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ry production and literary acceptance.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put the reception aesthetics under the view of Marxist aesthetics and carry out a scientific reform.
【作者单位】: 广西河池学院
【分类号】:B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公义;愿美学茁壮成长[J];哲学研究;1980年12期

2 M.卡冈 ,由之;再论科学和艺术的相互关系[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6期

3 赵南荣;什么是美的本质?——施昌东在其专著《“美”的探索》中提出新理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4 程继田;;也谈艺术风格——与李国涛同志商榷[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5 吴元迈;;普列汉诺夫论现实主义[J];文学评论;1980年05期

6 В.П.谢斯塔科夫;樊莘森;;美国现代美学:主要流派和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0年06期

7 吴颖;;关于《红楼梦》评论中的一种理论倾向——读《漫说红楼》[J];学术研究;1980年02期

8 耿恭让;试谈鲁迅的典型观[J];中州学刊;1981年03期

9 陆梅林;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J];文艺研究;1981年03期

10 程代熙;卢卡契谈文艺创作问题——读书札记[J];外国文学研究;198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音宣;;简论音乐接受美学的特点[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2 廖群;宁宇;;《风》诗古今接受异同说[A];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吴慧颖;;毛泽东的文学接受理论[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4 李玉梅;;徐渭解读兴观群怨[A];第五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邱思莲;;汉英词典编纂理念与跨文化翻译——从《汉英词典》到《新时代汉英大词典》[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张彦哲;韦华;;读者的需要和水平是文艺创作的出发点——试谈毛泽东的接受美学思想[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7 蔡志忠;;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谈对外汉语教材建设的构想[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童庆炳;;毛泽东的美学思想三题[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汤皎丽;;刍议“阅读期待”心理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10 崔斌箴;郭建中;;数字技术条件下电影审美特性的嬗变[A];“全球化语境中电影美学与理论新趋势”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燕;真正的文艺批评[N];中国文化报;2000年

2 孟绍勇;真正的中国知识分子[N];光明日报;2000年

3 孟华;为“X与Y”模式一辩[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苏叔阳;全球化浪潮中我们的责任[N];中国文化报;2001年

5 杨义;文艺批评与价值重建[N];光明日报;2001年

6 彭定安;新世纪文学理论、批评新走向[N];辽宁日报;2001年

7 杨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价值重建与文艺批评[N];人民日报;2001年

8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仲呈祥;呼唤电视艺术评论[N];人民日报;2001年

9 晓雨;读《西方美学论稿》[N];文艺报;2001年

10 黄力之;“复调”的意义[N];文艺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蔡同军;普罗米修斯的火种[D];苏州大学;2003年

3 高日晖;《水浒传》接受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王文;庞德与中国文化[D];苏州大学;2004年

5 赵亚珉;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D];河南大学;2005年

6 王海铝;意境的现代阐释[D];浙江大学;2005年

7 姜玉芳;我诗故我在——杜甫与唐代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8 吴定勇;接受美学视野中的都市报新闻传播策略[D];四川大学;2005年

9 刘磊;韩孟诗派传播接受史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窦可阳;接受美学与象思维:接受美学的“中国化”[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彩梅;[D];西北大学;2000年

2 朱健平;从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看文学翻译的本质[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陈新华;论电视新闻的期待式现场报道——以中央电视台澳门回归特别节目为案例而展开[D];暨南大学;2001年

4 谢瑾;论以舞台演出为目的的戏剧翻译——兼评英若诚先生的英译汉戏剧翻译理论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李艳芳;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论习语的翻译[D];郑州大学;2001年

6 杨光婵;中学古典诗词教学——诗词的意境鉴赏[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邓涛;译者的阅读行为[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8 王琴玲;英语电影片名汉译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林秀琴;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语境中的读者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10 卢志宏;[D];安徽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7150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150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4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