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学之可能的“感性”——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分析对象
本文选题:马克思 切入点: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出处:《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摘要】:鲍姆嘉通首次明确提出要建立一门系统研究"感性"的学科"感性学",即美学,并且将美学大厦建筑在"感性"这一基石之上。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不厌其烦地提到"感性"一词。通过分析其中"感性世界"、"感性需要"与"感性意识"等核心概念的意义,即可挖掘出"感性"所包含的美学意蕴:一方面"感性世界"所体现的美学对象世界是可能的,另一方面从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入手,探讨对象世界诉诸于人的"感性需要"与"感性意识",以实现"感性"的解放与超越。
[Abstract]:Baum Jiatong put forward clearly for the first time to establish a subject of "sensibility", esthetics, which is the subject of systematic study of sensibility, and built the aesthetic edifice on the basis of "sensibility".Marx referred to the word "sensibility" in the manuscript of Economics and philosophy of 1844.By analyzing the significance of such core concepts as "perceptual world", "perceptual need" and "perceptual consciousness", we can find out the aesthetic implication of sensibility: on the one hand, the aesthetic object world embodied in "perceptual world" is possible.On the other han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aesthetic subje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bject world's appeal to people's "perceptual needs" and "perceptual consciousnes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liberation and transcendence of "sensibility".
【作者单位】: 海南省委党校;《新东方》杂志社;
【分类号】:A811;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褚当阳;郑冬晓;;论马克思“人本”理论发展的历史与逻辑[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2 邓晓芒;建构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体系[J];学术月刊;2004年12期
3 史娜;;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感性解放思想[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高旭;;西方哲学不同视域下对“意志”的阐释[J];才智;2010年16期
5 李娜;;简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逻辑结构[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王德峰;;马克思社会概念的本体论涵意[J];学术月刊;1991年01期
7 柳祥美;侯力;;论马克思生活世界视域中的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8 彭修银;张子程;;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美学维度解读[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03期
9 闫慧远;刘兴章;;马克思存在论视域下的语言观[J];唯实;2009年10期
10 马文;;马克思的实践人学探析[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志坚;;马克思文化思想论析[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2 戴劲;;马克思和胡塞尔论生活世界问题[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3 洪远朋;;当代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4 时晓丽;;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黄裳裳;;马克思的世界文化观与审美现代性[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舒远招;;马克思的创造概念[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黄丽华;;机器——马克思技术哲学研究的起点 读马克思的《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一书[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8 刘英杰;;从三个“悖论”看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及重新界定[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黄裳裳;;人文关怀:马克思文化批评的反思性[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赵准;;对马克思价值理论的一种新阐释——理想和现实的结合[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克思关于道德的一个论断[N];学习时报;2004年
2 ;国内高校“马克思研究热”及其提出的问题[N];亚太经济时报;2002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 余斌;新危机时代的一炷“佛香”[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4 朱立元;不应制造“两个马克思”对立的新神话[N];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张小儒;再说“羡慕马克思”[N];光明日报;2004年
6 徐觉哉;马克思之墓[N];社会科学报;2003年
7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宋希仁;政治伦理研究的新作[N];光明日报;2010年
8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梁晓华;踏寻马克思的足迹[N];光明日报;2002年
9 记者 晓华;第四届国际马克思大会在巴黎召开[N];社会科学报;2004年
10 肖德安;做终身“学习型”的人[N];中国人事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飞;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D];苏州大学;2010年
2 曹瑞明;马克思“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当代解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长庚;马克思的感性理论与美学问题[D];复旦大学;2004年
4 王文晶;建构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困境及出路[D];吉林大学;2010年
5 卜祥记;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D];复旦大学;2004年
6 朱大鹏;社会主义正义观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俞志;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袁媛淑;社会主义国家宪法发展探讨[D];中南大学;2012年
9 张琳;现代性的信仰困境与信仰塑造[D];复旦大学;2012年
10 刘日明;近代法哲学与马克思的社会存在理论[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苗泉竹;论马克思早期关于人的活动的异化及扬弃的思想[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陶生明;马克思信用理论与我国现代信用体系建设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3 蔡正孙;马克思和老子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比较[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赵维全;马克思经济全球化学说与中国的对外开放[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5 贾兴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6 霍君辉;马克思和谐思想初探[D];吉林大学;2011年
7 姚志国;论马克思对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超越[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8 王志军;从马克思早期对宗教的批判看哲学的根本变革[D];黑龙江大学;2001年
9 罗伯中;论马克思早年政治哲学[D];湘潭大学;2003年
10 秦怡红;论马克思的社会理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164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16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