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学建构视野中的境界本体论美学
本文选题:境界本体论 切入点:全球美学 出处:《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08期
【摘要】:境界本体论是一种在全球化过程中融贯中西的美学理论,不仅有很强的现实感与时代性;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它是一种民族性与现代性相统一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境界本体论的建构与提出对于当代美学的发展与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Abstract]:The theory of realm ontology is an aesthetic theory in the course of globalization , which not only has strong sense of realism and time , but also has distinct national character . It is an aesthetic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united by nationality and modernity . The construction of realm ontology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詹志和;二元合一:佛学本体论与美学本体论的共相[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周攀;;魏晋六朝时期的审美范畴——“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3 冯云轩;;比较王国维宗白华的意境理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4 成曙霞;古代咏菊诗审美价值略论[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5 苏亦工;;有我无我之际:漫说法律与道德的语境差别[J];北方法学;2009年03期
6 崔怀猛;;对传统武术美的定位与品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张国f ;论辛词中的“有我之境”[J];长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8 王赠怡;;李成山水画树石形式的美学意蕴[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张晓宁;刘锋焘;;草窗词题序研究[J];东方丛刊;2008年04期
10 高恒忠;;论电影服装设计中汉服的视觉文化[J];电影评介;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斌;;稼轩后起有辰翁——试析《须溪词》的艺术特色[A];2006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2 朱晓慧;;情与景会 意与象通——论秦观词的语言意象性[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鹏飞;庄子审美体验思想阐释[D];辽宁大学;2009年
2 赵旭;谢榛的时代及其诗学[D];辽宁大学;2009年
3 白宪娟;明代《庄子》接受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张翠爱;两宋休闲词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成联合;崇高的面相——审美形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朱建锋;唐代自然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7 霍明宇;宋代令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袁宏;周敦颐理学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乔东义;孔颖达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王宏超;学科与思想:中国现代美学的起源[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令;中华武术礼仪文化的现实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杨婷;“童心”语文阅读课堂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吴童;方文山歌词意象的修辞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蔡茂月;《人间词话》:境界修辞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巧灵;二程文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敏;《黄帝四经》美学思想初探[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7 孙婧;气韵与意境的共通性探析[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8 罗宁;孟子理想人格思想的美学意蕴[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9 王夏;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气”与“韵”[D];杭州师范大学;2009年
10 姜红;《庄子》散文中的典型意象分析[D];延边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弘;;“日常生活审美化”之争[J];粤海风;2005年04期
2 张仁香;;“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美学建构的可能[J];肇庆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史修永;张勇;;当前“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中存在的三大问题[J];艺术广角;2007年01期
4 张文涛;陈望衡和他的境界本体论美学[J];阴山学刊;2005年01期
5 耿波;;反思“日常生活审美化”[J];粤海风;2005年01期
6 洪幸娥;;“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主体问题[J];美与时代;2006年07期
7 李琛;谨慎的理由[J];电子知识产权;2005年10期
8 余开亮;;大众文化对美学理论的重构[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桑农;;“日常生活审美化”论争中的价值问题——兼为“新的美学原则”辩护[J];文艺争鸣;2006年03期
10 赵勇;;价值批评,何错之有?——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再思考[J];文艺争鸣;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炎义;;“老有所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举[A];老年学论文集(三)[C];1998年
2 欧吉坤;;略论有中国特色的测量误差理论[A];纪念中国测绘学会成立四十周年论文集[C];1999年
3 李荣林;;为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而奋斗[A];第二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董学文;;关于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李剑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护理教育[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6 田传杏;;试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人才开发机制[A];充分利用老龄人才资源为科教兴国做贡献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99年
7 石培基;赵生龙;;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地理教育体系[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8 张少杰;;坚持教育创新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地方综合性大学[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9 曹鸿新;;创造富有中国特色的品牌科技期刊[A];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文集[C];2003年
10 孟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学理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 张天曦;日常生活审美化:当代审美新景观[N];山西日报;2004年
2 杨光;文艺学、美学新焦点:日常生活审美化[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张立栋;“有中国特色的投行”[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4 自治区党委党校 杜莉;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的几点思考[N];西藏日报;2009年
5 余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对外文化工作体制[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在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上奋勇前进[N];西藏日报;2008年
7 卫兴华;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经济学教材[N];光明日报;2004年
8 本报评论员;坚定不移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N];西藏日报;2010年
9 蒋荣华;古建保存要有中国特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10 本报记者 田丽;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N];西藏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卉;话语权力理论与90年代后中国文论的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额尔敦;《江格尔》美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曾祥正;信息网络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孙利军;作为真理性内容的艺术作品[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5 王磊;建设有中国特色党政关系的理论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李红军;论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7 张立荣;论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行政制度[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赵千帆;从哲学到美学:阿多诺摹拟概念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周舒;20世纪英美美学原理的对象和范围[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10 魏红英;有中国特色国家结构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俊玲;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艺学的新问题[D];河北大学;2006年
2 孙弋岚;席勒美学理想与日常生活审美化[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卿霞;从“人生艺术化”到“日常生活审美化”[D];暨南大学;2006年
4 宁嘉瑜;社会美与日常生活审美化[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晨;论积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风险投资[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6 吕峰;禁锢与解放[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丁洁;论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辩证关系[D];苏州大学;2006年
8 邓茜;美学理论对高中语文教材选文的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溪;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昭;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移动设施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174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17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