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美学理论中的共同人性

发布时间:2018-04-07 16:47

  本文选题:审美 切入点:美的观念 出处:《民族艺术》2016年04期


【摘要】:尽管不同文化的艺术和美学观念存在很大的隐性差异,但由于人类基本的感知、美学偏好、生命之初的基本情感、对社会性目的反应等具有某些普遍的共性,因此不同文化的审美理论中表现出许多的相似性。检视欧洲、非洲、印度、中国、日本的美学理论,可以得出一些具有普遍性的观点:不同文化中对艺术和美的观念有着很大差异,不过各种文化都认为好与坏总是相较而言,并且往往"好的"物品可能被看作是"美"的;除了非穆斯林的非洲和现代西方之外,其他地方都存在文学的地位要高于其他艺术门类的倾向;至少在本土范围内,艺术家个人的风格和个性可以被识别出来;艺术的不同结构有着一贯的相似性;不同民族对于艺术与世俗现实的"心理距离"意识有着很有意思的变异表现;在所涉及的诸种文化中,艺术中的一切最终都取决于一种非凡奇异的神秘力量和以某种方法激起或抑制的次力量。
[Abstract]:Although there are great hidden differences in art and aesthetics in different cultures, there are some universal commonalities due to human's basic perception, aesthetic preference, basic emo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life, reaction to social purpose, etc.Therefore, 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in the aesthetic theory of different cultures.Looking at the aesthetic theories of Europe, Africa, India, China, and Japan, we can draw some universal views: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concepts of art and beauty in different cultures, but all cultures think that good and bad are always compared.And often "good" objects may be regarded as "beautiful"; with the exception of non-Muslim Africa and the modern West, there is a tendency for literature to take precedence over other categories of art, at least within its own borders.The individual style and personality of the artist can be recognized, the different structures of art have consistent similarity, the consciousness of "psychological distance" between art and secular reality has a very interesting variation among different nationalities;In the cultures involved, everything in art ultimately depends on an extraordinary mysterious force and a secondary force that somehow arouses or suppresses.
【作者单位】: 山东艺术学院;
【基金】:中国艺术研究院院级课题“当代西方艺术人类学的译介和研究”(2016-2-4)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家祥;;关于构建权力美学理论体系的设想[J];大庆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2 骆冬青;;心灵美学绪论[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王雨;;略谈“美”范畴与美学基本体系[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4 吕品田;;读《艺术家的美学》[J];读书;1989年12期

5 高连峻;;美学作为方法论[J];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04期

6 乾若;美学的思维方式[J];文艺研究;1993年05期

7 建文;面向新世纪的美学:困惑与向往——“第四届全国美学会议”印象[J];哲学研究;1993年12期

8 蒋述卓;向美学理论研究的深处掘进——评柯汉琳著《美的形态学》[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9 潘知常;从独白到对话——关于美学的学科范式的建构[J];学术月刊;1997年01期

10 刘法民;美学理论课形象化教法探索(下)[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在昆明召开[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2 ;全国美学会议分别召开高校美学教学和造型艺术美学座谈会[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3 ;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胜利闭幕 成立学会 通过章程 选举理事并提出学会工作计划和建议书[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4 ;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大会发言[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5 曾建平;;知识产品与美学在知识经济中的整合——关于“美学经济"命题的论证[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江苏省美学学会[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7 顾永芝;房亚红;;美学是什么[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8 王柯平;;美学研究中的可能缺漏(提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吴兴明;;消费时代或全球化:重振美学的一线新机[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10 夏训智;;有关灵性的思考与美学的建设及发展[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丁来先;濒危的“美学”[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刘悦笛;美学研究的“本土方法”哪去了?[N];文艺报;2005年

3 刘金祥;遭遇泛化后,美学何以自省?[N];中国艺术报;2014年

4 郑州大学文学院 程勇真;美学研究不能太时尚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山东大学文学院 程相占;新世纪中国美学一瞥[N];社会科学报;2005年

6 张永清;当下美学研究期待解决什么[N];文艺报;2003年

7 何志钧 孟凡生 鲁东大学文学院;产业化的时代美学走向泛化与庸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沈海牧;美学的中国特色何处寻[N];光明日报;2012年

9 赵强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生活美学理论的建构与反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胡孝根;《价值论美学》:价值论视域中美学建构的新尝试[N];中华读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成纪;汉代美学中的身体问题[D];武汉大学;2005年

2 李_";非总体的星丛[D];浙江大学;2005年

3 骆冬青;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美学与文艺美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汤拥华;先验论美学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谢昌飞;阿多诺美学视域下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妍慧;“表现性形式”的历史呈现[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凯军;蔡元培实验美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8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9 窦可阳;接受美学与象思维:接受美学的“中国化”[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志强;“消逝美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简显鹏;美学与革命[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筵莉;“美学”概念在中国近代的缘起与演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崔璨;福柯的生存美学及当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12年

5 崔国清;日常生活视阈下的天气美学[D];兰州大学;2013年

6 邱艳艳;论美学中的爱[D];郑州大学;2007年

7 徐金凤;敞开美学的情感之维[D];湖北大学;2011年

8 童小畅;消费社会:美学终结的时代[D];四川大学;2005年

9 熊晓庆;视界融合[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孙迁迁;女性审美特征与女性美学建构[D];湖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200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200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7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