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当代中国主客观论美学的哲学反思——从现象学和存在论的角度看

发布时间:2018-04-09 23:05

  本文选题:主客观论美学 切入点:现象学和存在论的思维 出处:《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摘要】:当代中国美学的客观论和主观论,是古典知识论(实在论和观念论)的典型形态,其理论困境惟有通过现象学才能获得解决。而明显居于理论思维优势的实践主体性美学,其对主客观论美学的解读总显得抽象有余,原因盖出自其对象化占有性的理性思维恰恰源于主客观论美学并由后者所构成。惟有通过现象学和存在论的洗礼,实践主体性美学才能真正廓清主客观论美学的迷雾,并同时开显自身生存实践美学的新的思维空间。而客观论、主观论、实践主体论与福柯所谓相似性、表象性、主体性大体相应的关系,则有助于我们理性把握当代中国美学的由来和走向,迎接即将诞生的新的生存实践美学的曙光。
[Abstract]:The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theo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esthetics is a typical form of classical knowledge theory (realism and idealism), and its theoretical dilemma can only be solved through phenomenology.However, the interpretation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aesthetics is always more abstract than that of practical subjectivity aesthetics, which obviously resides in the superiority of theoretical thinking. The reason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 rational thinking of objectification and possession originates from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aesthetics and is composed of the latter.Only through the baptism of phenomenology and existentialism can practical subjectivity aesthetics truly clarify the fog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aesthetics and at the same time open up a new thinking space of its own existential practical aesthetics.On the other h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objective theory, subjective theory, practical subject theory and Foucault's so-called similarity, representation and subjectivity are helpful for us to rationally grasp the origin and trend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esthetics.Welcome the dawn of the new living practice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济南出版社
【分类号】:B83-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传东;李泽厚美学批判[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李建盛;方法论与20世纪中国美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郭玉生;从人生论美学到实践美学——中国悲剧观演变论[J];东方论坛;2004年01期

5 谭娅,陈宪年;试论通感在审美欣赏中的价值[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冯长彬;数学美初探[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S2期

7 封孝伦;美与“自由”关系的反思[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8 章辉;李泽厚前期美学思想的贡献及其局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张鹏振;;唐诗中的音乐描写[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章辉;呼唤主体——朱光潜与实践美学[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伟;;从经典化到大众化——李泽厚“美的历程”[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唐英;消费时代电视广告审美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杨庙平;《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3 张弓;历史视野中的实践美学[D];复旦大学;2007年

4 袁禾;论中国宫廷舞蹈[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5 刘长庚;马克思的感性理论与美学问题[D];复旦大学;2004年

6 苏东晓;审美无利害说与审美关系问题[D];复旦大学;2005年

7 李静;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朱寿兴;美学的实践、生命与存在[D];四川大学;2005年

9 刘银昌;盖事虽《易》,其辞则诗—《焦氏易林》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霞;论20世纪中国审美心理学的发展[D];山西大学;2007年

2 侯艺华;论中国古典诗歌意境在广告创作中的运用[D];湘潭大学;2007年

3 徐江;形与质并重,,真与美同求[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4 宋先梅;行进在从古典向现代性审美转化的途中[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5 肖晶;对中国现当代水墨画抽象性问题的探讨[D];扬州大学;2007年

6 蔡琰;诗中有乐[D];汕头大学;2007年

7 文琬莹;马克思的实践观及其对中国美学发展的意义[D];中南大学;2007年

8 唐兵;近百年中国美育观念演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程远;王蒙审美理想初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黄珊珊;色彩与文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丁少伦;;当代中国主客观论美学的哲学反思——从现象学和存在论的角度看[J];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本文编号:17285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285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1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