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庄子审美心胸理论是道家美学之魂

发布时间:2018-04-10 01:12

  本文选题:道家美学 切入点:庄子美学 出处:《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年05期


【摘要】:庄子美学的最深刻处 ,在于把美与艺术同人类生活中超功利的自由境界联系了起来 ,在一种看来是消极虚幻的形态下 ,深刻意识到了审美与超功利的生活态度的联系 ,审美和艺术在庄子及道家那里不只是一种经验事实 ,更重要的是审美和艺术与人所向往追求的理想生活境界的沟通 ,在于它们是个体生命自由的无限延伸。
[Abstract]:The most profound aspect of Zhuangzi's aesthetics lies i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beauty and art and the free realm of super-utilitarian in human life. In a form that seems to be negative and illusory, Zhuangzi is deeply aware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esthetics and super-utilitarian life attitude.Aesthetics and art are not only an empirical fact in Chuang Tzu and Taoism, but also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aesthetics and art and the ideal life realm that people yearn for, because they are the unlimited extension of individual life freedom.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
【分类号】:B83-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浩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正义观及其理论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王海斌;;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袁家群;论人的最高本质及其同劳动、社会的关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新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汤文曙;陈明秀;;社会历史中的自然观——兼谈卢卡奇的“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汤文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哲学及其基本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周琦;;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剖析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8 王雪;王充道家思想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9 陶富源;关于价值、人的价值的几个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李霞;生命本位与自然关怀——道家生命观的基本特征及其生态学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兵;;试论道德的人类学基础[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田秀云;白臣;;我国当代责任伦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倪星;;转型期中国的公共领导体制变革与廉政建设[A];论法治反腐——“反腐败法制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胡敬斌;;毕节试验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基于马克思主义视阈[A];毕节模式研究[C];2010年

5 童庆炳;;毛泽东的美学思想三题[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严春友;;论实践美学的理论缺陷[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7 关莉丽;;当代艺术生产研究关键词解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8 高嘉社;;传播科技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王峰;;论产品设计与文化的内在关系[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10 孙波;;自然辩证法的黑格尔哲学渊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5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佟轶材;共青团工作思想方法的当代创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立国;东北滑雪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姜佳杞;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干群矛盾及调节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丁小飞;可持续发展观中代际公平问题的哲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宋庆红;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运文化的契合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维廉;;史蒂文斯诗中的“物自性”[J];华文文学;2011年03期

2 邱红革;;浅析青花瓷的艺术魅力[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李振纲;;论庄子思想之美[J];哲学研究;2011年07期

4 林柔香;;试论宗白华《美学散步》中的庄子阐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5 宁逸枫;盛静;;浅谈庄子的人生美学思想[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6 石了英;;中学西渐与叶维廉论“道家美学海外影响”[J];华文文学;2011年03期

7 石了英;;道家美学精神与现代诗艺的融合——叶维廉教授访谈录[J];文艺研究;2011年08期

8 丁朝虹;;“移情”之辨:从“伯牙学琴”说起[J];艺术评论;2011年09期

9 徐大威;;由直观“自然”到直观“心灵”——论中国诗歌意境的生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况喻;;老庄之道对中国画的影响[J];美术界;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罗坚;;生命的困境和审美的超越——庄子美学的生命意义[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2 龙扬志;;郁结与突围——试论叶维廉70年代诗歌风格的转变[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秋群;;西方语境下对庄子的美学误读[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4 祁志祥;;“自适其适”、“至乐无乐”——庄子美学新论[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5 宛小平;;庄子美学和谢林艺术哲学的比较——兼谈哲学和美学关系的几种典型样式[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健;评论不可哗众取宠[N];人民日报;2009年

2 韩军;中西比较与古今接通[N];人民日报;2009年

3 仲呈祥 崔凯 白烨 彭吉象 何弘 曹建 张柱林;加强文艺评论工作 引领和谐文化建设[N];中国艺术报;2009年

4 夏硕琦;审美静观与诗性表达[N];中国文化报;2001年

5 古风;古老美学思想的再发现[N];光明日报;2002年

6 夏硕琦;潜象在胸[N];北京日报;2003年

7 迪轩;澄怀味象 冰雪聪明[N];文艺报;2000年

8 何沙洲;四川打造传统文化“朝圣之旅”[N];经理日报;2004年

9 李炳海;走进楚骚文学的大观园[N];吉林日报;2003年

10 朱志荣 范英豪;历史与逻辑的交织[N];人民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郑笠;庄子美学与中国古代画论[D];苏州大学;2009年

2 O@同壮;庄子与中国现代美学[D];暨南大学;2007年

3 王焱;庄子审美体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杜觉民;隐逸与超越[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5 石了英;台港及海外华人学者美学视野下的庄子阐释[D];暨南大学;2010年

6 杨鹏飞;庄子审美体验思想阐释[D];辽宁大学;2009年

7 曹连观;文艺伦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鹏;叶维廉比较诗学学科理论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召际;中国“审美心胸”理论及其流变述论[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晏如;“时空”视角下的庄子美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3 崔柯;解释学视野中的庄子美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梁真真;道家美学思想影响下的传统山水审美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戚霞;庄子和毕达哥拉斯美学思想比较[D];延边大学;2007年

6 戴芝兰;中国古典诗和英美现代诗美感意识的汇通[D];中南大学;2009年

7 谭日纯;庄子文艺思想的二元对立及其在“虚静”的审美心胸中融合[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8 汪玉峰;孟庄理想人格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水波;“错位”与“回归”[D];中南大学;2009年

10 黄大鹏;多恩与道家美学比较[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289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289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2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