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审美趣味:中国古代美学的特质

发布时间:2018-04-10 02:19

  本文选题:古代美学 切入点:审美趣味 出处:《学术论坛》2011年02期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浓郁的美学精神,中国古代美学深植于天人合一、美善统一等哲学基础,并在古人们的心理、意识、趣味、好尚之中得以充分地体现。文章旨在通过对其精神取向以及在艺术作品中的具体表现来探讨中国古代美学的审美趣味特质。
[Abstract]: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a strong aesthetic spirit, Chinese ancient aesthetics is deeply rooted in the unity of nature and man, the unity of beauty and goodness, and other philosophical basis, and in the ancients' psychology, consciousness, taste, good still can be fully reflected.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be into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Chinese aesthetics through its spiritual orientation and its concrete expression in the works of art.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美术研究所;
【分类号】:B83-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川;《吕氏春秋》美在“中和”思想浅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戴承元,杨明贵;论《红楼梦》“花落人亡”的悲剧意味[J];安康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3 邓新华;“以意逆志”论——中国传统文学释义方式的现代审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赵白生;“我与我周旋”——自传事实的内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王继成;求活的圣人——庄子的处世哲学[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4期

6 吴晓恩;从历史、地理文化看中国MTV的构建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许金;美育命题的现代性转换[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胡纹,苏勇,吴建川;庄子的艺术审美观与中国园林艺术精神[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刘容;试论嵇康的自然主义[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皮元珍;论嵇康独特的人生风范[J];长沙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蓝旭;;东汉中叶文风述要[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2 欧明俊;陈X;;也论稼轩其人其词之“气”[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红霞;唐代隐逸风尚与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冯文坤;“自然”思微与诗学再识[D];苏州大学;2002年

3 付长珍;宋代理学境界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滕军红;整体与适应——复杂性科学对建筑学的启示[D];天津大学;2003年

5 李丽;《人间词话》辨[D];暨南大学;2003年

6 高一农;汉赋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薛其林;民国时期学术研究方法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张春泉;论接受心理与修辞表达[D];复旦大学;2003年

9 高日晖;《水浒传》接受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袁世杰;礼学重构中的荀子性恶论文艺观[D];苏州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亚卓;陆机诗歌美学风格论[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文;深圳、北京、哈尔滨植物景观探讨与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3 岳友熙;人类精神的诺亚方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叶楚定;中学文学教学审美空白说[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魏华;陈洪绶与伦勃朗艺术人格心理探析与比较[D];河南大学;2002年

6 薛松华;苏轼的思想与文艺观[D];新疆大学;2002年

7 李琦;建筑顶部形态设计初探[D];重庆大学;2002年

8 王早娟;山谷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孟祥英;语感教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夏静;礼乐传统中的先秦两汉文论[D];四川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治纲畅谈网络文学的审美趣味[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02期

2 洪治纲;;网络文学的基本伦理与审美趣味[J];黄河文学;2010年01期

3 阮学云;;精确并非真实——谈绘画艺术中的变形[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10年01期

4 罗西;;小心你的无谓撒娇[J];跨世纪(时文博览);2010年01期

5 张畅;;从谍战剧《潜伏》看大众审美趣味新变[J];戏剧文学;2010年02期

6 余敏;;时尚的美学分析[J];美与时代(上);2010年03期

7 屠祥;马莉;;文化高压下的文人审美趣味——以吴门派山水画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高盼;;试析音乐审美趣味的差异[J];大众文艺;2010年05期

9 徐国源;;后现代议程与审美文化转向[J];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03期

10 刘铁芳;;以审美趣味对抗坚硬的教育现实[J];中国德育;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文厚;;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略谈南原大战中的李自成形象[A];纪念姚雪垠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詹玲;;为政为文《李自成》[A];纪念姚雪垠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友今;;浅谈姚雪垠“历史小说创作的新道路”[A];纪念姚雪垠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杨峰;;浅谈年画中吉祥花鸟图像的寓意[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5 陶建伟;;鲜明的地域特色 浓郁的乡土气息 浅谈民间美术的创作题材[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6 张德和;;竹根雕精品创作要素——奇材 慧眼 神思 巧艺[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7 米彦青;;唐诗对清中期蒙古族汉诗创作的影响[A];2010年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中国古代文学部分)[C];2010年

8 吴定宇;;西蜀文化之气与川籍现代作家的创作——以郭沫若、李R既恕徒鹞齕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9 赫兰天;;基于期待视野理论的大型体育赛事开幕式艺术创作探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10 段江丽;;梅样孤高雪样清:论徐霞客人格特征[A];徐霞客研究(第20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子;文艺批评不是工业产品[N];光明日报;2011年

2 江子;文艺批评不是工业产品[N];光明日报;2011年

3 江子;文艺批评不是工业产品[N];光明日报;2011年

4 江子;文艺批评不是工业产品[N];光明日报;2011年

5 江子;文艺批评不是工业产品[N];光明日报;2011年

6 江子;文艺批评不是工业产品[N];光明日报;2011年

7 江子;文艺批评不是工业产品[N];光明日报;2011年

8 江子;文艺批评不是工业产品[N];光明日报;2011年

9 江子;文艺批评不是工业产品[N];光明日报;2011年

10 江子;文艺批评不是工业产品[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恩扬;泼墨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2 李学斌;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纪海龙;“我们”视野中的“他者”文学[D];武汉大学;2010年

4 朱蓓蕾;三十年戏曲文学创作概论[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5 陈毓文;世俗化潮流中的五代文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丁楹;南宋遗民词人研究[D];北京大学;2006年

7 杨再红;中国古典戏曲的悲剧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聂济冬;东汉士林风气与文学发展[D];山东大学;2006年

9 吴世勇;论影响沈从文创作的六个因素[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雨前;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审美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s,

本文编号:17292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292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2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