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关于文艺学美学领域的本体论问题

发布时间:2018-04-11 14:32

  本文选题:文艺学 + 本体论 ; 参考:《文艺研究》1993年02期


【摘要】:正 近年来,文艺领域出现了种种热点问题,本体论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文艺领域本体论问题的提出,似乎为理论的发展带来了新鲜的气息。但是,这究竟是理论向前发展的标志,还是误入歧途的表现呢?为了辨明是非,以利于理论的健康发展,有必要进行一次认真的反思。我在此仅提出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re have been various hot issues in the field of literature and art, among which ontology is one of them.The issue of ontology in the field of literature and art seems to bring fresh breath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y.However, is this a sig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r is it a misguided performance?In order to distinguish right from wrong and benefi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or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 serious reflection.I would like to make a few personal remarks here.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栗永清;;朱立元先生学述[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6期

2 阎国忠;;谁在接着朱光潜讲?——“主客观统一”说的逻辑展开[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1年01期

3 谷鹏飞;;西方自然美观念的四次转型[J];晋阳学刊;2011年04期

4 李新亮;;论新时期高尔泰的美学追求[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王蓓;;也谈美、审美与艺术——兼与王祖哲先生商榷[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时宏宇;;美、审美与艺术的界定——与王祖哲先生就艺术等概念的探讨[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朱寿兴;;梁启超趣味主义美学思想的现代意义与不足[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王祖哲;;概念分析:快感、美、美感、审美与艺术——兼论美学即是艺术哲学[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郭勇健;;美·审美·艺术——与王祖哲先生对话[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杨春时;杨晨;;中国古典美学意象概念的主体间性[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宛小平;;论方东美生命、美和宇宙三位一体的建构[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生态美学的几个问题[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李庆本;;王国维与古典美学的现代转型[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4 刘恒健;;关于美学转型的沉思——新世纪中国美学之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姚文放;;宋明思想大潮中的泰州学派平民主义美学[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6 应必诚;;《巴黎手稿》与美学问题[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彭锋;;冯友兰美学思想初探[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罗坚;;生命的困境和审美的超越——庄子美学的生命意义[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9 吴兴明;;消费时代或全球化:重振美学的一线新机[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二十世纪中国美学本体论[N];光明日报;2001年

2 杨光;文艺学、美学新焦点:日常生活审美化[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厦门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团队成员 卢甲甲;生态美学丛书:探究新的生态审美观[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4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肖鹰;诗意地栖居在审美主义的白夜[N];社会科学报;2004年

5 张晶;“日常生活审美化”呼唤学理建构[N];中国文化报;2008年

6 记者潘启雯 通讯员韦晟;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仍是严峻课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董爱民;审美文化应肩负起引导社会风尚的责任[N];文艺报;2006年

8 冯宪光;和谐社会建设与审美意识形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9 董刚;“隐秀”美学观的成熟与中古自然主义哲学的兴盛[N];贵州政协报;2006年

10 师雅惠;用唯物辩证法阐明美与认识的关系[N];社会科学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朱寿兴;美学的实践、生命与存在[D];四川大学;2005年

2 赵建军;魏晋般若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4年

3 刘连杰;梅洛—庞蒂的身体主体间性美学思想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张传友;清代实学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康艳;“审美日常化”理论话语辨析[D];辽宁大学;2009年

6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7 张海燕;牟宗三美学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萍;舍斯托夫的哲学和美学思想[D];山东大学;2006年

2 田先方;二十世纪中国“美学原理”教材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陈鹏飞;生态美学:理论基础及其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卿霞;从“人生艺术化”到“日常生活审美化”[D];暨南大学;2006年

5 张文通;海德格尔的主体间性美学思想[D];厦门大学;2006年

6 张勤;走向生态审美[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7 鲍映辉;叔本华美学与《奥义书》思想的沟通[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军;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探研[D];新疆大学;2008年

9 王华章;“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审美变异[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姚爱斌;中西美学审美类型论比较——康德美学与中国古典美学的对话[D];安徽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7363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363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2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