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意识形态”与批判理论的学科化
本文选题:批判理论学科化 + 审美意识形态 ; 参考:《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摘要】:国内人文学科理论建构的一个突出现象是早期批判理论的学科化。以“审美意识形态”论为例:它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中将“意识形态”概念抽离出来,将其与“审美”嫁接为一种逻辑上的种属关系,并以之为一个学科式定义的基本命题,由此而延伸出整个“文学理论”的学科知识体系。这种学科理论的建构方式导致批判理论知识性质的改变,隐藏着一种一统化、同质化的本质主义的知识观。
[Abstract]:A prominent phenomen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eory of humanities in China is the subjectivization of the early critical theory.Taking the theory of "aesthetic ideology" as an example, it separates the concept of "ideology" from Marx's ideological criticism and grafts it with "aesthetic" as a logical kind of relationship.Taking it as the basic proposition of a disciplinary definition, the whole subject knowledge system of Literary Theory is extended.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kind of discipline theory leads to the change of the nature of knowledge in critical theory, which hides a unified and homogenous knowledge view of essentialism.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基金】:四川大学“985”工程“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项目
【分类号】:B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余虹;;理解文学的三大路径——兼谈中国文艺学知识建构的“一体化”冲动[J];文艺研究;2006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雁飞 ,陆广泉 ,孟庆保;浅探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保障被害人权益问题[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2 季学好;;论康德的善良意志[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方赛迎;;人性维度的纳税人权利法律保护新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陈力,陈志鑫;卢卡奇“物化”理论述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5 戴兆国;马克思伦理精神的现代性审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路红梅;;论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解放[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丰子义;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方法论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王淑敏;恩格斯与可持续发展理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9 李士坤;论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刘曙光;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发展过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叶险明;;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和谐”的几点思考——兼论矛盾与和谐辩证法的限定问题[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2 田鹏颖;;马克思和康德“两种实践”观的本体论隐喻——试从社会技术哲学视角看[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3 张延风;;论文化的内聚力和外张力的辩证关系[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王仕军;;马克思企业理论的反思与检讨[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的性质:一种多维视角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6 蒲蕊;学校的自主性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何敬中;英、法、德议会选举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楼嘉军;上海城市娱乐研究(1930—1939)[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韩志伟;实践与辩证法——从对象性思维方式到实践性思维方式[D];吉林大学;2004年
10 王艳华;信仰的人学价值意蕴[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晓林;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唐仲春;明清至近代土家族宗法制度初探[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王奎清;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思维方式[D];郑州大学;2001年
5 何丰伦;论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全球化时代[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独国社;大学德育内容体系的整体构建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7 傅顺;从环境演化角度探讨三星堆文化消失之原因[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8 夏明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的能动性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赵波;德沃金的法律原则理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10 郭海龙;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的人”学说及其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邢莉;常宁生;;美术概念的形成——论西方“艺术”概念的发展和演变[J];文艺研究;2006年04期
,本文编号:17439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43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