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席勒:审美的界限——对审美现代性话语的一种反思

发布时间:2018-04-13 10:59

  本文选题:席勒 + 审美 ; 参考:《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摘要】:现代性的后果直接引发了审美现代性话语的膨胀,席勒作为在现代性背景下最早提倡审美之于人类意义的美学家之一,他的相关思想自然为学术界充分挖掘和发挥,并成为对抗启蒙现代性话语的重要资源之一。但席勒并没有给予审美以审美主义所赋予的力量,而是意识到审美虽然对于道德、人类的理想状态等有独特的功效,但毕竟有自己不可逾越的界限,审美必须守住这些界限。学术界还没有给予这些思想以应有的重视,着力将其挖掘出来,以期对学界反思审美在现代性的工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审美现代性话语的局限、如何超越现代性等方面有所裨益。
[Abstract]: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 directly lead to the expansion of the discourse of aesthetic modernity. Schiller, as one of the earliest aestheticians who advocated aesthetics to human mea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odernity, naturally fully excavates and exerts his related thoughts for the academic circles.And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resources to confront the discourse of enlightenment modernity.But Schiller did not give aesthetics the strength endowed by aestheticism, but realized that although aesthetics has unique effects on morality and the ideal state of mankind, after all, it has its own insurmountable boundaries, which must be preserved by aesthetics.The academic circles have not paid due attention to these thoughts, and made great efforts to dig them out in order to reflect on the role played by aesthetics in the engineering of modernity and the limitations of the discourse of aesthetic modernity.How to transcend modernity is helpful.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4CZW005)
【分类号】:B83-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虹;;审美主义的三大类型[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2 史鸿文;走向生命优存论美学[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3 吴国玖;西方文化语境中“审美文化”概念的演变[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田智祥;“游戏说”再认识[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胡小明;游戏的美与美的游戏——再论SPORT文化属性的皈依[J];体育与科学;2002年05期

6 袁晓燕;;论席勒的和谐美育思想[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张玉能;巴罗克艺术的美学观[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8 廖艳君;中外美育异同论[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周保欣;被解释的政治与被建构的文学——抗战讽刺喜剧的一种政治阅读[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张德厚;试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现代化[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常君睿;;论大学生的审美个性及其培养——康德美学思想的启示[A];特色·个性·人才强国战略——200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培卫;现代性视野中的新感觉派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邹涛;美国华人商文学:跨文明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杨庙平;《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4 王黎君;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儿童视角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易乐湘;马克·吐温青少年题材小说的多主题透视[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方千华;竞技运动表演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赵云川;日本工艺文化与日本现代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8 骆秉全;美与和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周敬山;从“艺术偏至”到“政治偏至”[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媛媛;教学中游戏精神下的学生自主性话语权探讨[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康;论中世纪法、俄两国英雄史诗中的英雄形象[D];湘潭大学;2007年

3 王昆仑;论中学古典诗歌审美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海洲;论现代四川作家的现代性追求[D];四川大学;2007年

5 杨奕蓉;论宋词对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史蕾;法学精英培养模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陈显敏;启蒙与宗教启蒙[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刘晓男;西方美学精神现代转型视野中的波德莱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9 李婷婷;《诗经》与器乐[D];聊城大学;2007年

10 王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情感教育[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林祥;;有关席勒和《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的几个问题——和徐缉熙同志商榷[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2 安国梁;论席勒的《阴谋与爱情》[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3 毛君炎;埃贡·席勒的一生[J];世界美术;1985年04期

4 ;席勒与中国、中国与席勒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我院召开[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85年Z1期

5 毛崇杰;;马克思对席勒“美的规律”说的扬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6 张德兴;;关于席勒论美[J];学术月刊;1985年04期

7 王韦;;歌颂自由的伟大诗人席勒[J];世界文化;1986年06期

8 青;;艺海拾珠[J];电影艺术;1986年08期

9 张佑周;净化灵魂,培养完美人性——席勒美育思想述评[J];龙岩师专学报;1987年03期

10 蓝泰凯;;席勒的悲剧《强盗》[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昌余;;神行电迈 横绝六合——试论李白诗歌的超越之美[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丘斌;;弹拨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和弦关于现代设计中的传统艺术特性之我见[A];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包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3 李av本;;以屈原为例:西方浪漫主义阐释的有效性问题[A];中国楚辞学(第六辑)——2000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4 李衍柱;;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5 Michael. A. Lebowitz;刘成刚;;市场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翟廷立;庞洁;姜玉莲;;试论体育教育与艺术教育的交融[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7 寇鹏程;;文明差异与中、西审美现代性的区别[A];2004生态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 张再林;关于人文教育的几个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张清;留学泰国[N];科学时报;2000年

3 周群;外国教育机构“抢滩”中国留学生市场[N];中国商报;2000年

4 秦志希;全面审视国际传播中的传播效果[N];光明日报;2001年

5 林宁;色彩营销时代来了[N];经济参考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张国香;司法的公信力在于司法的魅力[N];人民法院报;2001年

7 仲呈祥;艺术之盛事 不朽之奇观[N];人民日报;2001年

8 田忠辉;美学的新贡献[N];人民政协报;2001年

9 单世联;美的另一个深沉版本[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10 刘绍瑾;对中国复古文学思想的文化——美学审视[N];文艺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晓红;大众传播与人类社会——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诠释[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静静;审美与自由——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影响[D];安徽大学;2001年

2 宣琳;自然人和游戏者——卢梭与席勒“复古”思想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吴匕;美善相乐[D];贵州师范大学;2002年

4 杨康军;投机性市场理论:分析与比较[D];浙江大学;2001年

5 李琼;让美走在自由之前——席勒人性论美学探析[D];安徽大学;2004年

6 俞U,

本文编号:17442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442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4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