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实践美学视野中的“滑稽”与“幽默”

发布时间:2018-04-13 14:02

  本文选题:幽默 + 滑稽 ; 参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摘要】:中国当代美学话语中 ,“喜剧性”、“滑稽”、“幽默”与西方美学中的“comic”、“humour”并非是对等的。西方美学传统中多把“幽默”作为“comic”(喜剧或者滑稽 )之一种。而在实践美学的视野下 ,“滑稽”和“幽默”的内涵和界限得到比较清楚地厘定 ,并且被纳入实践美学的范畴序列之中。“幽默”所表现的是一种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 ,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自由。而滑稽表现的则是一种不合规律性和夸大的目的性 ,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不自由。
[Abstract]:In the discourse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esthetics, "comedy", "funny", "humor" and "comic" and "humour" in western aesthetics are not equivalent.In western aesthetic tradition, humor is regarded as one of comic.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ctical aesthetics, the connotations and boundaries of "funny" and "humorous" are clearly defined and included in the category sequence of practical aesthetics.Humor is a kind of regularity and purpose, which is the freedom of human practice.The funny performance is a kind of irregular and exaggerated purpose, which is the non-freedom of human practice.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B83-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传东;李泽厚美学批判[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张健;30年代中国现代讽刺喜剧论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3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周保欣;当代审美思潮中的神秘叙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李建盛;方法论与20世纪中国美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周立;试析服装的象征性[J];包装工程;2002年06期

7 郭玉生;从人生论美学到实践美学——中国悲剧观演变论[J];东方论坛;2004年01期

8 徐岱;美丽总是愁人的——论作为一种审美体验的忧郁意识[J];东疆学刊;2003年01期

9 谭学纯;汉语俗语英译:信息减值的三种形式及其原因[J];福建外语;2001年02期

10 蔡春,邱德雄;论审美教育的感性规定性[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伟;;从经典化到大众化——李泽厚“美的历程”[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宁;论社会历史发展中非理性的作用[D];武汉大学;1996年

2 唐英;消费时代电视广告审美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王菊;从“他者叙述”到“自我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4 杨庙平;《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5 金兵;文学翻译中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再现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6 方千华;竞技运动表演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徐波锋;教育的审美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弓;历史视野中的实践美学[D];复旦大学;2007年

9 袁禾;论中国宫廷舞蹈[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10 刘长庚;马克思的感性理论与美学问题[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琼;移就新论[D];南昌大学;2007年

2 李晓霞;论20世纪中国审美心理学的发展[D];山西大学;2007年

3 侯艺华;论中国古典诗歌意境在广告创作中的运用[D];湘潭大学;2007年

4 王如屏;读《洛丽塔》看移植文学陌生化效应张力美的可应用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王浩;走向理解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虹霞;论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对建构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启迪[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7 吴佩芬;马克·吐温与约瑟夫·海勒:美国幽默文学的两座丰碑[D];苏州大学;2007年

8 李媛;谷崎润一郎“嗜美”探幽[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9 徐江;形与质并重,,真与美同求[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10 宋先梅;行进在从古典向现代性审美转化的途中[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民青;;论自然决定性与目的性的历史关系[J];东岳论丛;1984年06期

2 辛潮;;审美经验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判断力批判》学习札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6期

3 赵秋长;;目标和成就[J];世界文化;1986年05期

4 张在林;;生命的目的性和美[J];云梦学刊;1986年02期

5 杨屹;;目的性与目的行为[J];学术交流;1987年05期

6 李景和;“主观合目的性”——先验唯心论美论的哲学基石[J];哲学研究;1988年01期

7 钟明;系统自组织与自然目的性[J];哲学研究;1988年08期

8 沈耕;因果性、合目的性和历史决定论[J];哲学研究;1988年08期

9 梁鹏;;判断力:从自然向自由过渡的桥梁——康德《判断力批判》主题浅论[J];探索与争鸣;1990年04期

10 张芝祥;;中学英语教学应注重交际目的性原则[J];江苏教育;199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华中;;关于工伤保险制度受惠人群的研究[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甘肃省兰州军区幼儿园 宓红;建构活动的目的性培养[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伟;学理反思与策略重构[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贾洪伟;从符号学的语义观看文化翻译之文学语言[D];黑龙江大学;2005年

2 孟昭萍;企业系统演化过程中的目的性探讨[D];武汉科技大学;2005年

3 沈明霞;文学翻译:从忠实到创造性叛逆[D];浙江大学;2006年

4 齐景开;对马克思“现实人”的多维解读[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448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448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0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