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偷窥中的审美体验
本文选题:审美体验 + 偷窥 ; 参考:《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摘要】:具体的审美体验产生于美的形象的形成过程之中,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欣赏也可理解为审美主体的自我欣赏,即个体的人站于族类立场上的孤芳自赏。审美主体通过感官与想象从对象世界中体验到自身的生命活动,成为对象性存在和对象的“生命表现”。而以偷窥为视角,作为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契链点,它们之间的和谐则为之打破。偷窥中的体验冲突是它内在的关系模式,故审美主体的审美体验则以心灵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为一方,以心灵的产物为另一方,二者之间的对立程度的深刻和尖锐使任何消除这种对立的希望都变得沉重起来。
[Abstract]:The concrete aesthetic experience comes from the forming process of the image of beauty, and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aesthetic object by the aesthetic subject can also be understood as the self-appreciation of the aesthetic subject, that is, the individual person stands on the stand of the family.The aesthetic subject experiences its own life activity from the object world through the senses and imagination, and becomes the object existence and "life expression" of the object.In the view of peeping, the harmony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is broken.The experience conflict in peeping is its internal relationship mode, so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of the aesthetic subject takes the vitality and creativity of the soul as one side and the product of the soul as the other.The depth and sharpness of the antagonism weighed down any hope of eliminating it.
【作者单位】: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海燕;;谢林与海德格尔艺术观念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杨芳,顾晓静,王启兵;关于加强高校美育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朱志荣;实践论美学的发展历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张伟;鹿咏;;当前灾区重建过程中的美育重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5 高艳;;音乐欣赏中的“移情”现象构成原因浅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李有华;;了解中西文化差异 提高翻译教学效果[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蓝天;;论李渔叙事美学中的市民意识[J];北方论丛;2008年06期
8 张慧瑜;;从符号中拯救历史——对索绪尔及其《普通语言学教程》的一种读解[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7年03期
9 高忠丽;;网络文化的后现代意蕴[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11期
10 殷相印;贵珠出乎贱蚌,美玉出乎丑璞——论文学语言的审丑[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温洋;;城市雕塑与建筑的广义共同特征[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2 丁洁;;我国大学理念管理的必要性以及路径探析[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索松华;;美学是研究审美现象的科学——兼论“生活美学”的合法性建构[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艺虹;世纪之交都市言情剧的情爱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4 贺夏蓉;多重视角下的女书及女书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建国;审美现代性视野中的雅各布森诗学[D];南京大学;2011年
6 李鸽;当代西方先锋主义建筑形态的审美表达[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宁玲;城市景观系统优化原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刘桂茹;先锋与暧昧[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源;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新时期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芝武;毕飞宇小说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伟;北京故宫的建筑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3 韩仲博;建水古桥装饰图案研究及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周娟;当代人的心灵鸡汤[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向颖;对立的思考[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6 李仕绚;论油画艺术的表现性[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7 杨金花;泰安市时代发展线景观规划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8 刘一呈;论教师的专业情操[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葛振圆;油画民族化的执着探索者—苏天赐油画艺术形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郑习满;论工业产品的摄影传达[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伟;文艺典型的美学性质[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2 王元骧;论文学的功能[J];文艺理论研究;1988年05期
3 王苏君;审美体验与科学体验[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4 李书屏,陈锦蓓,曾萃华;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坎勒,高波;建构体验引导——对大学美术专业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思考[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闫放,张金明,孙晓东;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审美高峰体验的阐释[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班丽梅;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陶徽希;;审美体验与直觉[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9 黄河清;廖三贵;;精神分析学与审美愉悦[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年08期
10 雷琨;;审美体验与艺术[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争健;;试论编辑的审美体验[A];中国编辑研究(2007)[C];2007年
2 蒋均涛;;触类旁通,不即不离——抒情性作品与审美体验[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傅承德;;丝竹优悠 美不胜收——民族音乐录制中的审美体验[A];2001年度广播电视技术论文集[C];2001年
4 冯效刚;;音乐表演心理学的任务[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廉茵;;乐记美育思想初探[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查汪宏;;审美体验生态课堂的构建[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许春翎;;古典文学作品英译中的格式塔意象再造阐释——兼评林语堂译介《浮生六记》中的审美体验[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刘畅;宋军;;谈音乐教学中的审美体验[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9 潘红;;夹缝里的风景——论黄源深先生译《简爱》的审美特点[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马彩红;;浅析中国电视的“审美疲劳”[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邹海仑;完美的审美体验[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2 记者 陈熹 实习生 陈晓莉 通讯员 林文;《张之洞》带来全新审美体验[N];湖北日报;2006年
3 牟纲;审美教育与审美体验[N];光明日报;2003年
4 牛童;音乐欣赏中的审美体验[N];新疆日报(汉);2001年
5 范秀娟;读研写演:生态情境式教学模式[N];文艺报;2007年
6 蒋立秋;论舞蹈教育中的审美体验[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刘彦君;艺术品位高 审美体验新[N];文艺报;2007年
8 宋永进;审美体验的内涵与当下的美术批评语境[N];美术报;2006年
9 李晓林;生态美学的学科依据[N];光明日报;2005年
10 靖江市季市中学 方浩清;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与审美体验[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苏君;走向审美体验[D];浙江大学;2004年
2 杨进红;语文阅读教学审美体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杨鹏飞;庄子审美体验思想阐释[D];辽宁大学;2009年
4 王敏;走向生命观照的美的教学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陈庆辉;诗兴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孙伟科;《红楼梦》美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7 王焱;庄子审美体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黄耀红;演变与反思:百年中小学文学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田义勇;中国文论体系建构的观念奠基[D];复旦大学;2008年
10 滕瀚;科学意象加工水平对高中生物理问题创造性解决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芹芹;健美操审美体验及美育功能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安乐;论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审美体验”[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姗;审美体验:死亡恐惧的超越之路[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8年
4 蒋楠;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休闲审美之维[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杨平;现象学美学视野下的艺术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秦璐;当代时尚的审美体验[D];四川大学;2006年
7 麻松;旅游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8 孙晓庆;中国大陆青春剧形态分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9 徐祯;审美认知、审美体验与大学生综合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郑丽;幼儿游戏中的审美体验[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477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47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