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的意象论与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说
本文选题:庞德 + 意象主义 ; 参考:《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摘要】:意象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范畴 ,在中国传统美学和文论里 ,它出现得很早并富有深广的文化底蕴。而来自西方的现代派文学中亦有一个意象主义诗歌派别 ,也提倡“意象”。这不得不让我们认真思考二者的关系 ,以便在审视自己和了解世界的同时 ,对意象获得更准确的理解和认识
[Abstract]:Image is an ancient and fresh category. It appears very early in Chines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and literary theory. There is also an imagist poetic school in modernist literature from the West, which also advocates "imagery". This makes us think hard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o that we can get a more accurate understand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image while we are looking at ourselves and understanding the world.
【作者单位】: 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
【分类号】:B83-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闻;;中国古代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初探[J];研究生法学;2001年02期
2 徐亮;泛文学时代的文艺学[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项晓敏;法国与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异同[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李倩;论19世纪欧洲人道主义作家的思想根基[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5 陈炎;;审美也是一种终极关怀[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6 梁清华;《易传》的天人合一哲学及其对中国封建法的影响[J];周易研究;2001年02期
7 王梅;重读弗洛伊德——文艺心理学方法论思考[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8 陈晓燕;反讽与悖论——张天翼小说讽刺艺术论[J];襄樊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张荣翼,彭永珍;从视觉文化角度对电影的解读[J];襄樊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王文初;批评是一种燃烧:王蒙的文学批评论纲[J];孝感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涛;;汉唐经学史料索隐——“(皇侃《论语义疏》)存汉晋经学之一线”说绎析[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2 顾涛;;汉唐经学史料索隐——“(皇侃《论语义疏》)存汉晋经学之一线”说绎析[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3 戴冠青;;朱熹的民间想象与闽南民众的崇儒精神[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熊辉;;简论郭沫若的“风韵译”观念及其历史意义——兼论20世纪中国翻译标准理论的演进[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戴冠青;;用审美心胸打造诗意人生——论《陈明玉吟稿》的美学价值[A];福建省诗词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暨福建诗词(第十七集)[C];2007年
6 戴方方;;《最蓝的眼睛》的多文本叙事结构和多元叙述视角[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晓平;;冯友兰境界说的方法论评析[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陈世清;;“天人合一”与对称逻辑——从冯友兰中西逻辑观看逻辑学的发展方向[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陈世清;;“天人合一”与对称哲学——从冯友兰中西哲学观看中国哲学的发展方向[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赵敦华;;道德形而上学体系之内外[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三)[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炜;现代视野下的经典选择[D];四川大学;2007年
2 朱利民;西方理论中国化的步伐:进化论与中国文学理论的变异[D];四川大学;2007年
3 金生杨;宋代巴蜀易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邹涛;美国华人商文学:跨文明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熊辉;五四译诗与早期中国新诗[D];四川大学;2007年
6 关熔珍;斯皮瓦克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刘丹凌;苏珊·桑塔格新感受力美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郝永华;作为表征的文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程群;道教生死观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张明学;道教与明清文人画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静;古典诗歌艺术研究四题[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磊;“知识分子写作”论[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3 于恬;以电视剧为例管窥艺术对现实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7年
4 张玉红;《紫色》:黑人女性的身份寻求[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刘波;张炜诗化小说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6 曹静;自然之自然与人之自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7 周敏;论虹影小说的多重主题[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8 徐先荣;解构视角下的《死者》[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方冰;监狱的法文化透视[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朱晓东;韦政通文化哲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蓝峰;“维护说”析——庞德诗歌理论及其与孔子思想的关系[J];文艺研究;1984年04期
2 文楚安;;伊·庞德和索萝西·莎士比亚书信集(一九○九——一九一四)[J];读书;1985年10期
3 王军;艾兹拉·庞德与中国诗[J];外语学刊;1988年01期
4 郭为;;埃兹拉·庞德的中国汤[J];读书;1988年10期
5 胡文华;;谈庞德译李白的两首诗[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6 克劳斯·多尔曼;周安平;;遗落在荒原上的恨——美国名诗人庞德追忆[J];世界博览;1989年04期
7 王军;辉煌的艺术成就 倒退的社会历史观——庞德的悲剧现象简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8 洪振国;浅谈庞德的“表意法”[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Z1期
9 聂翔;情景融意象 飘然思不群——浅谈庞德在《神州集》中对李白诗歌的翻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10 孙苏荔;美国新诗运动的他山之石[J];外语学刊;199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黄开智;;环境法律调整机制初探[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2 胡灵;;解决法律价值冲突的实证与思辨——对一种法律价值冲突解决观点的思考[A];贵州省2004年宪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国绶;;闻一多“绘画美”内涵的再探究[A];2004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4年
4 何庆机;;种子移植前后——巴斯内特文化翻译理论下的诗歌翻译理念与策略[A];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刘军平;梁志芳;;Ezra Pound’s Orientalist Translation——From a Postcolonial Perspective[A];Proceedings of FIT Fourth Asian Translators' Forum[C];2005年
6 袁晓军;董粤章;;《地铁站里》意象实现的认知诠释[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张跃军;;从《比萨诗章》中汉字的使用看其对中国文化的表现[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玉良;;《诗经》翻译的两大难题[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瑞典记者 刘仲华;反兴奋剂任重道远[N];人民日报;2000年
2 文新集团联合采访组;美33名田径选手呈阳性[N];文汇报;2000年
3 亚乐;悉尼奥运会麻烦不断[N];信息时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鲁娜;跨国公司围剿中国假货[N];中国经营报;2000年
5 许京;WADA正在行动[N];中国体育报;2000年
6 午言;三体育组织拒绝与WADA合作[N];中国体育报;2000年
7 特派记者 杜文杰;美田协虽然低头 黑名单仍不交出[N];中国体育报;2000年
8 秀品;六城市竞争总部所在地[N];中国体育报;2000年
9 秀品;30个国家同意为WADA支持费用[N];中国体育报;2000年
10 陈训明;泰戈尔获得诺贝尔奖的前前后后[N];中华读书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文;庞德与中国文化[D];苏州大学;2004年
2 许平;品境——细读《神州集》[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莺;庞德——中国原动力[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2 孙丽霞;艾兹拉.庞德与意象主义[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心莲;理解抑或误解[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杨洋;许渊冲与庞德中诗英译思想与成就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佑坝;庞德诗歌的美学阐释[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罗坚;《诗章》中的儒家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李琴;不同的对等——当代美国主要翻译理论述评[D];外交学院;2003年
8 夏天;庞德与鲁迅“非通顺”翻译之比较[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9 韩亚峰;西学东渐[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周薇;论庞德《神州集》的翻译策略[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601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60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