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美学史》简介
本文选题:美学史 + 现代心理学 ; 参考:《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92年01期
【摘要】:正 c·c·阿莱斯的《心理学美学史》(多伦多,1987年版)把自毕达格拉斯以来所有心理学对美学的贡献都—一发掘出来.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对西方心理学美学的形成、发展、变化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和论述.将心理学美学的发展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是心理学美学的原始时期.它包括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时期所有与美学相关的心理学以及与心理学相关的美学.第二个时期是从启蒙主义到黑格尔,作者认为这是美学作为哲学科学的启蒙与形成阶段.第三部分是全书的重点,作者称这一时期为“心理学美学的建立
[Abstract]:The History of Psychological Aesthetics by c. C. Arles (Toronto, 1987) has unearthed all the contributions of psychology to aesthetics since Beatlass. The greatest characteristic of this book is the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introduction and discussion of the 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western psychological aesthetics.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ical aesthetics is divided into four periods. The first period was the primitive period of psychological aesthetics. It includes all the psychology related to aesthetics from ancient Greece to the Renaissance and the aesthetics related to psychology. The second period is from Enlightenment to Hegel, which is considered by the author as the stage of enlightenment and formation of aesthetics as philosophical science. The third part is the focus of the book. The author calls this period "the establishment of psychological aesthetics."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建峻;;审美文化与美学学科研究的新动态——全国“审美文化与美学史学术研讨会”综述[J];黄河学刊;1997年02期
2 余国华;;论美小札[J];艺术·生活;2000年01期
3 邢建昌;;一部系统阐释雅斯贝斯美学独特风貌的专著——评孙秀昌《生存·密码·超越—祈向超越之维的雅斯贝斯生存美学》[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刘锋杰;;朱光潜与宗白华:美学双峰的并峙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姚文放;;说“是”谈“非”论“去”——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审美文化的逻辑走向[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朱立元;栗永清;;略论鲍姆嘉登的美学思想[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罗绂文;;西方“游戏”审美理论模式的类型研究[J];艺术百家;2010年S2期
8 时宏宇;;美、审美与艺术的界定——与王祖哲先生就艺术等概念的探讨[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张法;;休闲与美学三题议[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10 P.拉马克;院成纯;;美学:后退、前进与分化[J];世界哲学;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扬同志在全国美学会议前的讲话要点[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2 宛小平;;美学史的写作——朱光潜《西方美学史》是非谈[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江苏省美学学会[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5 傅谨;;中国美学面临的三大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黄石明;;试论“中”的意义流变[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大会发言[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8 李翔德;;刘邵《人物志》的人才美学思想[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戴茂堂;;超越自然主义的美学革命——康德“审美判断力批判”的现象学解读[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全国美学会议继续讨论美的本质等问题并举行西方美学座谈会[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宁;哲学的语言学转向给心理学的启示[N];光明日报;2004年
2 陈定家;价值美学的新开拓[N];人民日报;2008年
3 张节末;中国美学史研究法三题[N];光明日报;2001年
4 杨春时;关于美的本质命题的反思[N];光明日报;2007年
5 吴琼;艾柯的摆锤[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6 四川 李祥林;中华美学研究片想[N];社会科学报;2004年
7 张永清;当下美学研究期待解决什么[N];文艺报;2003年
8 周宪;美学何处寻[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师雅惠;用唯物辩证法阐明美与认识的关系[N];社会科学报;2006年
10 汝信;美学也应关心民生[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春华;董仲舒美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8年
2 刘凯;康德美学中的自由[D];复旦大学;2006年
3 姜宇辉;审美经验与身体意象[D];复旦大学;2004年
4 张s,
本文编号:18604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60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