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形式美学论——劳承万审美中介学述评

发布时间:2018-05-08 20:04

  本文选题:审美中介 + 形式美学 ; 参考:《学术月刊》1995年05期


【摘要】:正 一 劳承万教授的审美中介学理论体系,历经十余年的艰辛探索,已经完成。审美中介学的基本原理建设,主要集中在《审美中介论》与《审美的文化选择》两本专著中,而最近由劳承万主编的《现代美学原理纲要》,则在阐释性意义上,将劳氏的审美中介学思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可以这样说,《审美中介论》是就美学的认识论层面和在中国现当代美学范围内,为审美中介学的历史出现作了初步的阐释;《审美的文化选择》是其本体论意义上的建构、拓展和完成;《现代美学原理纲要》则将审美中介学的基本理论提升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美学原理。
[Abstract]:After more than ten years of painstaking exploration, Professor Zhengyi Chengwan's theoretical system of aesthetic intermediation has been complete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aesthetic intermediation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wo monographs, Aesthetic intermediary Theory and Aesthetic Cultural Choice, while the outline of Modern Aesthetic principles, recently edited by Luo Chengwan, is in the explanatory sense. It elevates Laurie's thought of aesthetic intermediation to a new height.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Aesthetic Intermediate Theory is a preliminary explanation of the historical appearance of Aesthetic Mediation in the epistemological level of aesthetics and in the scope of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and the Cultural Choice of Aesthetics is the construction of its ontological meaning. The outline of Modern Aesthetic principles promotes the basic theory of aesthetic intermediation to a universal aesthetic principle.
【作者单位】: 湛江师范学院中文系
【分类号】:B83-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德军;论审美中介——兼与劳承万、胡经之等同志商榷[J];人文杂志;1988年03期

2 尚东涛;论审美的中介约定[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1期

3 陶原珂;从中介论到以人为本的形式美学——访劳承万教授[J];学术研究;1996年01期

4 赵智;漫谈想象的审美中介作用[J];当代文坛;1990年05期

5 阮延陵;赤水玄珠——从审美中介论美与美感[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尚东涛;美生成于审美中介与客体之互动[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4期

7 施建华;;形式美与自然生命之美——对形式美及其“表现性”的再思考[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8 刘伟林;;劳承万的审美中介学研究——当代美学研究的新视向[J];学术研究;1992年04期

9 曲本陆;审美:文学价值结构的中介与特性[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10 刘伟林;;异军突起的《审美中介论》[J];学术研究;198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红运;;《水浒传》妇女群象审美新探[A];水浒争鸣[第六辑]——2000年水浒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周显昌;;浅谈语文课堂素质教学中的审美[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类[C];2003年

3 郝琳;;变化中的建筑学与可持续建筑美学[A];中国建筑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张道一;;中国审美的意蕴[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5 王晓棠;;要培养观众的审美[A];电影表演创新集——第九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3年

6 谢友福;;动物在英汉谚语中的比喻性用法及其审美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周小仪;;消费文化与审美覆盖的三重压迫[A];小康社会:创新与发展——2002·学术前沿论坛文集[C];2002年

8 杨航卓;;公路景观设计需要平淡朴实的审美[A];2005年全国公路勘察设计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9 彭大庆;;当代议论性散文的类型审美[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道广;;艺术活动及审美对社会文化基调的影响[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浙江省鄞州中学 王陈香;培养审美的眼睛[N];美术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安仲文;开户数下降或致新基金发行“审美疲劳”[N];上海证券报;2008年

3 ;有关“裸”的审美疲劳[N];中国文化报;2004年

4 吕晶田;审美的文化眼光[N];美术报;2005年

5 廖全京;真诚——被遗忘的审美前提[N];文艺报;2005年

6 刘金祥;与草原的审美约定[N];文艺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宋广玉;常念如意处,储蓄美和爱[N];南京日报;2008年

8 冯德良;惊世骇俗的审美[N];中国商报;2004年

9 张东;《中国轨道》:构筑新的审美模型[N];解放军报;2002年

10 特约撰稿 马丁;审克劳琛,是审美还是审丑?[N];中国足球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耘;唐代美学范型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刘月;中西建筑美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郑宜庸;审美之难——电影性爱场面的观看心理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

4 王建疆;老庄人生境界的审美生成[D];复旦大学;2004年

5 赵苏妙;篮球运动之美学阐释[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6 宋新娟;中医传统图式符号审美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雨前;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审美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8 王浩滢;中国写意画的美学特质[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9 许锐;传承与变异 互动与创新[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10 李海燕;世纪之交:现代性伦理与大陆长篇商界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婷;特色景观形成机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唐红兵;交往理性视阈中的审美精神[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石远鹏;论大学校园文化在美育中的作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范瑞红;殷商王畿故地《诗经》“风诗”与殷商文化[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5 赵海燕;在“历史”与“现实”间深思与言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虎;电视纪实作品摄像艺术的审美选择[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婷婷;我国电视新闻类主持人节目的审美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8 张汝山;当代时尚模特文化审美透视[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高明明;河北梆子唱腔唱法的美学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07年

10 林秀明;知识之美[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628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628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f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