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来我国对西方美学与文论的接受
本文选题:古希腊文化 + 希伯来文化 ; 参考:《学术月刊》2012年07期
【摘要】:西方的美学和文论是由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这两大传统所构成的。它们的思想观点和思维方式各有特点:前者以知识论为基础,是经验的、静态的;后者以信仰论为基础,是超验的、动态的。在西方文化史上,它们之间不仅有横向的互补关系,还有纵向的传承和发展的关系。我国"五四"以来从西方引入并在其后占主流地位的现实主义文论,主要是按古希腊知识论哲学的科学精神建立起来的,它对于推进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重科学轻人文的倾向。而在希伯来文化传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督教美学由于信仰问题的引入而把对人的理解由社会的、理性的维度推进到个体的、心理的维度,也使人们对美和审美关系的认识有了的重大发展。这些思想的精髓,对于完善和提升已在我国生根的现实主义文论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Abstract]:Western aesthetics and literary theory are made up of Greek culture and Hebrew culture. Their ideas and modes of thinking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former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which is empirical and static, and the latter is transcendental and dynamic based on the theory of belief.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culture, there are not only horizontal complementarities, but also vertical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The realistic literary theory, which was introduced from the West since the May 4th Movement and later occupied the mainstream position, was established mainly according to the scientific spirit of the ancient Greek intellectual philosophy, which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However, there is a tendency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science and humanity in different degrees. And Christian aesthetics, which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Hebrew cultural tradition, because of the introduction of belief issues, pushes the understanding of human beings from the social and rational dimensions to the individual and psychological dimensions. Also makes people to the beauty and the esthetic relations cognition had the important development. The essence of these thoughts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improvement and promotion of realistic literary theory which has taken root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浙江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B83-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中举,王红坤;新写实:现实主义的“条件变体”和“零度风格”[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张瑷;再论纪实小说的文体意义[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3 王震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中国作家的重新定位[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4 朱寿桐;论世纪末的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J];东南学术;2002年04期
5 程致中;写出人生的血和肉来──鲁迅关于文艺真实性的辩证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刘捷;从本体论到实践论——马克思主义论人的方法的根本变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马育良;仁、义与孔孟的经权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刘锋杰;意识形态的迷雾——读柯灵《遥寄张爱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9 林达;;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建构——论吴宓对阿诺德诗歌的译介[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10 易兰;荀子的社会理想及其局限性[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罗梅花;;以空灵的精神家园安顿沉重的肉身——李小洛医学与文学的双重人生[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李小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国清;;诗歌与治疗:论泰德·休斯的自然诗[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振勇;超越幻想的锁链[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靖华;全球化的矛盾、民族主义与宗教原教旨主义[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叶虎;20世纪后期中国文学思潮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杨锐;论早期基督教与罗马帝国[D];复旦大学;2003年
5 刘瑛;企业信用法律规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亢安毅;人的全面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7 郑玉明;试论黑格尔艺术认识范畴的实践性内涵[D];浙江大学;2004年
8 韩志伟;实践与辩证法——从对象性思维方式到实践性思维方式[D];吉林大学;2004年
9 王艳华;信仰的人学价值意蕴[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李亚萍;20世纪中后期美国华文文学的主题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铁雄;域外古代土地产权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2 郭丽;元代婚恋杂剧对传统题材的拓展与深化[D];河南大学;2003年
3 邓琼;九十年代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概观[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4 徐张杰;后新时期小说创作的“世俗化”倾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永艳;民间的当代价值[D];暨南大学;2003年
6 郑少龙;庸常及其背后的意义读解[D];安徽大学;2004年
7 肖宗泉;浅论新时期文化心态小说[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8 张晓晶;池莉与当代写实小说的流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9 李革新;返回存在之源[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汤尧;世纪之交的生活表征——池莉小说创作论[D];安徽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德雅梅斯·布雷维;Renate Holub;Robert Holub;Fred Sommer;Joel Truman;黄敬甫;李柳明;;美学视域中的马克思和尼采[J];现代哲学;2009年06期
2 许丙泉;;论崇高与西方文化传统[J];理论学刊;2005年12期
3 傅守祥;;理性的悖谬与人性的暗影——论俄瑞斯忒斯主题在古典高峰期的审美呈现[J];兰州学刊;2007年11期
4 朱朝辉;理性与信仰的交汇──浅析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J];理论学刊;1997年02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斌;尼采的生命美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711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71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