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实践美学与超越实践美学的意义——以李泽厚的美学思想转变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8-05-15 20:28

  本文选题:实践美学 + 超越 ; 参考:《求索》2007年06期


【摘要】:实践美学思想,奠基于西方知识论传统、中国实践伦理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革理论之上。现代中国美学中的实践美学之争,主要围绕李泽厚的美学思想价值取向展开,但并未从真正意义上超越李泽厚的实践论美学构想。超越实践美学,必须回归生活意义的诗性确证,承担文明重建的思想任务。
[Abstract]:The thought of practical aesthetics is based on the western tradition of knowledge theory, Chinese practical ethics thought and Marxist theory of social change. The controversy of practical aesthetics in modern Chinese aesthetics mainly revolves around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Li Zehou's aesthetic thought, but it does not surpass Li Zehou's practical aesthetic conception in real sense. Beyond the practical aesthetics, we must return to the poetic confirmation of the meaning of life and undertake the ideological task of civilization re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浙江
【分类号】:B83-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登峰;戴着镣铐舞蹈——《许三观卖血记》寓言性之初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宋传东;李泽厚美学批判[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韩德民;李泽厚与20世纪后半期中国美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戴兆国;马克思伦理精神的现代性审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贺飞,陈世永;传统文化的解构与重建——从文化传统看中国的现代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邹吉忠;现代制度与自由秩序的形成[J];北方论丛;2002年02期

8 薛军;良法何在?——论法治的价值基础[J];比较法研究;2001年04期

9 郑崧;教育世俗化与民族国家[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10 刘铁芳;从独白到对话:传统道德教化的现代性转向[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龙艳;;文学的宗教伦理批评——以西方文学与基督宗教为例[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焦春;朱喜梅;;中国冰雪文化发展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伟;;从经典化到大众化——李泽厚“美的历程”[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费邓洪;费茸;;我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不可忽视的内容——音乐的数学性[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禾;论中国宫廷舞蹈[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2 许正林;中国现代文学与基督教[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国永;德性涌现与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应星;从“讨个说法”到“摆平理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赵明;近代中国的自然权利观[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赵雪纲;论人权的哲学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张远增;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金鹏;符号化政治——并以文革时期符号象征秩序为例[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伟;写作者的话语姿态[D];郑州大学;2000年

2 高健;康德的启蒙思想及其对德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姚亮;爱默生与美国民族文学进程[D];苏州大学;2001年

4 唐兵;近百年中国美育观念演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程远;王蒙审美理想初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爱武;宗白华生命美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祖德;4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的启蒙叙事和现代性话语[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佘俊臣;论惩罚性法律责任的合理性[D];苏州大学;2002年

9 张宏辉;道与逻各斯:文化异质及其现代性与诗性阐释[D];四川大学;2002年

10 王颖华;回、维吾尔、哈萨克族大学生现代性特性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文杰;;马克思美学的当代中国形态:游戏美学[J];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2 杨春时;;审美是自由的生存方式[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4期

3 朱寿兴;;梁启超趣味主义美学思想的现代意义与不足[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叶通贤;;封孝伦美学思想探幽[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栗永清;;朱立元先生学述[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6期

6 徐晓风;李丹;;实践存在论美学与人本主义[J];美苑;2011年03期

7 邢建昌;;一部系统阐释雅斯贝斯美学独特风貌的专著——评孙秀昌《生存·密码·超越—祈向超越之维的雅斯贝斯生存美学》[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徐碧辉;;从“自然的人化”到“人自然化”——后工业时代美的本质的哲学内涵[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邓娜;刘晗;徐飞;;畅论中国美学与文化精神——“李泽厚思想学术研讨会”报道[J];世界哲学;2011年05期

10 曹谦;;论“实践存在论美学”的马克思主义性质——以“实践”概念为中心[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严春友;;论实践美学的理论缺陷[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2 张奎志;;体验美学:当代美学的一种可行性选择[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龚举善;;转型期美学的现代化行程[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陈晓春;熊良智;;从中国传统本然美学看实践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汪济生;;“劳动创造了美”还是“劳动生产了美”——对一个源自经典的美学核心命题的辨析与追踪[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6 王伟;;从经典化到大众化——李泽厚“美的历程”[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玉能;;实践的超越性与审美[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刘恒健;;关于美学转型的沉思——新世纪中国美学之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汪济生;;建设能够直面经验、介入实践、前瞻未来的美学——关于当前及未来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策略的思考之一[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汪济生;;动物是否在自然面前永远被动和无能——评蒋孔阳及实践美学派的一种有代表性的动物观[A];2004生态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苏州大学文学院 王怀义;继往开来 锐意创新[N];社会科学报;2008年

2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张法 章辉;追问美的真相[N];社会科学报;2003年

3 上海市美学学会 刘阳 整理;当代美学,,不能破坏性大于建设性[N];社会科学报;2007年

4 韩德信;生态美学——美学转型的一种尝试[N];文艺报;2004年

5 张冰;充分发挥美学作用 推动和谐社会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6 杨春时;中国美学的主体间性转向[N];光明日报;2005年

7 李松;实践美学研究的成就[N];光明日报;2007年

8 曹利华;和谐社会的美学追求[N];中国文化报;2005年

9 刘士林;生命美学:世纪之交的美学新收获[N];光明日报;2000年

10 朔风;美学的百花园中异彩纷呈[N];学习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弓;历史视野中的实践美学[D];复旦大学;2007年

2 陈全黎;现代性的美学话语:批判理论与实践美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乔焕江;通往天堂的审美之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杨庙平;《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5 季芳;实践美学的生态维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董宏;蔡仪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8 郑龙云;今道友信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文宝;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审美的沉沦与超越[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2 孔帅;加缪荒诞美学思想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3 贺季方;实践美学:历史选择与现实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付书朋;实践美学自然美论的反思与发展[D];山东大学;2010年

5 宋妍;李泽厚美学思想发展概述[D];厦门大学;2007年

6 梁玉水;实践美学与认知美学作为科学研究纲领——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与当代中国美学状况阐释[D];吉林大学;2004年

7 罗金成;李泽厚、朱光潜实践美学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苏绪丽;中国审美文化“尚清意识”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9 程薇;试论李泽厚情感本体论的成因及意义[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10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美学思想论要[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938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938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2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