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问题与出路:当代审美文化研究20年

发布时间:2018-05-19 05:01

  本文选题:审美文化 + 当代审美文化研究 ; 参考:《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摘要】: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已有20余年的历史。这期间不仅实现了知识的有效积累,也开拓了美学研究的新向度。在研究内容上,对核心概念、基础理论进行了阐发;对当代审美文化文本、现象进行了历史梳理与多元阐释;对当代审美文化热点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争鸣。在研究方法上,提出了"文化批判"、"语境化的权力批判"、"价值中立"和"形式分析"等概念,表现出鲜明的方法论自觉意识。但是,已有研究还存在耽于理论阐述、弱于现象深描,用道德愤慨压制学理分析,误置批判对象、有意避重就轻,以及非此即彼、非假即真的斗争思维等问题。在当前的社会语境下,当代审美文化研究亟需在视野上从文化学拓宽到社会学,在方法上实现"价值中立"与"权力批判"的结合,而对自我学术立场的提前清理也是保证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合理有效的关键。
[Abstract]:The study of contemporary aesthetic culture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20 years. This period not only realized the effective 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 but also opened up a new direction of aesthetic research. In the research content, the core concept, the basic theory has been elucidated; the contemporary aesthetic culture text, the phenomenon has carried on the historical comb and the multiplex explanation; has carried on the fruitful contention to the contemporary esthetic culture hot spot question. In terms of research methods,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the concepts of "cultural criticism", "contextualized power criticism", "value neutrality" and "formal analysis", showing a clear consciousness of methodology consciousnes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previous studies, such as theoretical elaboration, weak description of phenomena, suppression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with moral indignation, misplacing of critical objects, deliberate avoidance of the important points, and thinking of struggle between one or the other and real struggle. In the current social context, the study of contemporary aesthetic culture needs to be broade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science to sociology, and the combination of "value neutrality" and "power criticism" should be realized in terms of methods. It is also the key to ensure th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study of contemporary aesthetic culture.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作者主持研究的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青年基金项目“社会领域分化与当代审美文化发展”(12YJC75103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滕守尧;大众文化不等于审美文化[J];北京社会科学;1997年02期

2 李扬;;对新时期文学批评的回顾与反思[J];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3 赵勇;谁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怎样做“文化研究”?——与陶东风教授商榷[J];河北学刊;2004年05期

4 徐敏;政治美学:一个新的学术课题——“回归实事:政治美学与文艺美学”学术研讨会综述[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沈奇;批评:自足的写作——有感当前文艺批评[J];美术观察;2003年08期

6 陈炎;心态的转变 话语的更新 情绪的调整——答《南方文坛》记者问[J];南方文坛;1997年02期

7 王德胜;批评的观念:当代审美文化理论的主导性意识[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4年04期

8 张法;审美文化:范围、性质和操作方式[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4年04期

9 姚文放;当代审美文化的社会心理背景[J];社会科学辑刊;1997年04期

10 潘知常;当代审美文化的基本特征──在解释中理解当代审美文化[J];天津社会科学;199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明;;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的纠纷解决机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金文杰;;后危机时代全球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改革及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3 汪璇;;三十年来安徽职业阶层结构的变迁[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张旭;探析杰姆逊后现代美学理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5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6 袁文彬;;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李明;;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与大众文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强昌文;;权利:社会公平的“阿基米德点”[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张劲松;;拟真时代:鲍德里亚媒介理论的后现代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马奔;试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与共产党党员成分变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业进;莫志宏;;论社会科学的事实[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刘业进;莫志宏;;从集中控制到框架条件管理——城市规划的演化理论视角[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3 黄建明;;在社会阶层构成变化中提高党维护社会稳定和谐能力的路径探析[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晏鹰;朱宪辰;;理解诺斯制度分析理论的变化[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郑丹丹;;弥散的低度不平等——对我国性别分层状况的解读[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唐艳妹;;统筹城乡发展的哲学底蕴——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张劲松;;论政府治理城市转型中突发公共事件的策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张小平;柳林;;城市规划的社会职能——以新生代农民工居住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康艳;;当代美学发展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明;我国度假体育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郁方;中国银行业垄断与规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芳;中国儿童素质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邝小军;科技工作者社会分层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利平;中国公务员规模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波;“第三代”诗歌论[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闻婧;古代青铜器纹饰与传统建筑彩画纹饰的语义探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连青;后现代广告设计语言的风格及其操纵性[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王帅;我国优秀运动员的社会责任问题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黄明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社会资本培育中的政府行为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李湘;论虹影小说的河流意象[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王传君;思想政治教育文本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海娜;法兰克福学派与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之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滕守尧;大众文化不等于审美文化[J];北京社会科学;1997年02期

2 朱文;;断裂:一份问卷和五十六份答卷[J];北京文学;1998年10期

3 刘艺书;关于我国城市发展模式的争论[J];城市问题;1999年04期

4 赵勇;文化批评:为何存在和如何存在──兼论8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的三次转型[J];当代文坛;1999年02期

5 葛红兵;赵牧;;延续过渡与总结提升——2007年文学理论批评热点问题评述[J];当代文坛;2008年02期

6 查建英;黄子平印象[J];当代作家评论;1989年03期

7 柳冬妩;在城市里跳跃[J];读书;2004年11期

8 金亚娜;苏联的审美文化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1991年03期

9 童庆炳;文艺学边界应当如何移动[J];河北学刊;2004年04期

10 赵勇;谁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怎样做“文化研究”?——与陶东风教授商榷[J];河北学刊;2004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童庆炳;[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陶东风;[N];中华读书报;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宗伟;游戏化生存——社会学视野下的席勒美学新解[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2 舒斯特曼;曾繁仁;;身体美学:研究进展及其问题——美国学者与中国学者的对话与论辩[J];学术月刊;2007年08期

3 王振复;;草根性:跨文化美学研究的人文立场[J];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05期

4 魏建培;;审美何以生成知识——哲学解释学的视角[J];泰山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9088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088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9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