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现代西方美学史》
本文选题:西方美学史 + 现代西方美学 ; 参考:《外国文学研究》1995年01期
【摘要】:正 十年前去世的美国美学家和批评家比尔兹利(Monroe Beardsley),在其《美学简史》一书中,曾分三个层次举例说明过批评和美学的关系:一、《俄狄浦斯王》中的突变是在何处?这类问题该由批评家,而非美学家作答。二、什么是悲剧的基本特征?这类问题虽常被视为有涉美学,但主要应由文学理论家作答。三、可针对批评本身提问,廓清其术语概念,审视其潜在假设与论证形式合理与否,唯此是为哲学的美学。换言之,一部悲剧的研究中,可以给出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的各种解释,但这样做无异于给阿斯匹林做成分分析。美学所要研究的,故而应是什么使悲剧成其的悲剧的这一类元命题。这也是维特根斯坦所谓表现的“语法”之所在。
[Abstract]:In his book A brief History of Aesthetics, Beardsley Monroe Beardsleyy, an American aesthetician and critic who died just 10 years ago, has illustr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iticism and aesthetics on three levels: first, where is the mutation in King Oedipus? Such questions should be answered by critics, not aestheticians. Second, what ar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ragedy? Such questions, though often regarded as esthetics, should be answered mainly by literary theorists. Thirdly, it is the aesthetics of philosophy to ask the criticism itself, clarify the concept of its terms, examine its latent hypotheses and whether the form of argumentation is reasonable or not. In other words, a tragic study can give a variety of psychological, sociological, historical explanations, but doing so is tantamount to an aspirin component analysis. What aesthetics should study is the meta proposition of what makes tragedy its tragedy. This is what Wittgenstein called the expression of the "grammar."
【分类号】:B83-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岳川;二十世纪西方的美学历程——读朱立元《现代西方美学史》[J];中国图书评论;1995年09期
2 郑元者;勾勒20世纪西方美学的历史图景——评朱立元的《现代西方美学史》[J];社会科学;1996年08期
3 朱立元;晓轶;;在古今贯通、中西合璧的征途上——朱立元先生谈访录[J];中文自学指导;1996年04期
4 张楠;关于丑的评价——兼谈西方美学史上关于丑的讨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5 徐良;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的基本特征[J];齐鲁学刊;1991年04期
6 李茂增,,阎国忠;美学史和美学理论的双重建构──评李醒尘新著《西方美学史教程》[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5年05期
7 陆扬;读《现代西方美学史》[J];外国文学研究;1995年01期
8 郑劲松;西方美学史的诗性读解——读《西方文艺美学导论》[J];甘肃社会科学;1998年06期
9 涂途;;学习西方美学史的良师益友——推荐《西方美学名著引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10 张小元;当代西方美学的哥白尼革命[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安华;;美学与高科技时代[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2 胡健;;理学与美学札记[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3 胡经之;;超越古典[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范藻;;美学 怎样面对电视文化的时代挑战[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闵南萍;;语言学、美学与护理心理学的关系[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会议暨专题讲座论文汇编[C];2000年
6 杨玉东;;精品科技期刊审美价值构成原则分析[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7 王鹏周;;树、山、水:布依民族主体间性审美特质[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曹延;;漫议编排规范化与编辑审美[A];学报编辑论丛(第三集)[C];1992年
9 刘建珠;;论图书馆室内环境美[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能昌;;高校学报篇题的编排要讲究形式美[A];学报编辑论丛(第七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晓刚;回到西方美学史的本源[N];光明日报;2005年
2 黄德志;注重研究和借鉴世界美学的新成果[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王坤宁;老中青三代学者8年完成《西方美学史》[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4 杲文川;专家学者共话《西方美学史》[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5 复旦大学中文系 郑元者;蒋孔阳:一位本身就是美学的美学家[N];社会科学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程洁;回归实事:政治的美学之维[N];社会科学报;2003年
7 何树彬;“在家上学”挑战欧美学校教育[N];文汇报;2004年
8 青敏;德固赛的安全美学[N];中国质量报;2003年
9 张黔;物象美学的理论基础[N];光明日报;2003年
10 丰书;电影的美学世界[N];中华读书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玉吉;试论西方美学史上趣味理论的变迁[D];复旦大学;2005年
2 谢勇;西方美学情感范畴论[D];复旦大学;2005年
3 刘旭光;海德格尔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3年
4 周舒;20世纪英美美学原理的对象和范围[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5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赵彦芳;作为伦理学的美学:从康德到福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刘琴;审美自律性的历史考察与反思[D];复旦大学;2009年
8 曾思艺;丘特切夫诗歌美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徐晓庚;黑格尔关于造型艺术一般问题的考察[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10 李俏梅;中国当代文学的身体叙写(1949-2006)[D];中山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思想述评[D];安徽大学;2002年
2 姜辉;沈从文的生命美学观[D];吉林大学;2006年
3 潘岗;老子的非主体美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4 谢海长;华兹华斯美学:超越自然的人文主义思想[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罗鸣;稼轩词审美阐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实;试论多媒体教学中的美学现象[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雷琼芳;论荀子礼学思想的美学诉求[D];新疆大学;2007年
8 苑坤;试论神仙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D];厦门大学;2009年
9 王怀春;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悲怨美[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10 钱正;解读意识形态广告[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088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08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