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区隔”与显性支配——论审美趣味与审美权力的双向建构
本文选题:隐性“区隔” + 显性支配 ; 参考:《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摘要】:在审美文化领域,审美趣味作为一种隐性的"区隔"力量,形成文化资本占有者对其他阶层审美活动的软性控制和引导,这与通过对审美资源的硬性占有而呈现出显性支配力的审美权力形成对应关系。在审美权力到审美趣味领域的延伸过程中,呈现了一种由硬到软、由显性到隐性的向度;另一方面,审美趣味的层级结构又反哺并巩固已有的审美权力结构,两者形成一种相互指向对方的双向建构关系。在这种关系形态下,需要结合时代语境反思当下社会文化中的权力颠覆与趣味博弈,从中趋利避害,实现社会审美文化的和谐健康发展。
[Abstract]:In the field of aesthetic culture, aesthetic taste, as a recessive "partition" force, forms the soft control and guidance of the occupants of cultural capital to the aesthetic activities of other strata. This is corresponding to the aesthetic power which shows dominant power through the rigid possession of aesthetic resources. In the process of extending aesthetic power to aesthetic taste field, it presents a direction from hard to soft, from dominance to recessive; on the other hand,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aesthetic taste feeds and consolidates the existing aesthetic power structure. The two forms a two-way constructive relationship pointing to each other. Under this kind of relation form, it is necessary to reflect on the power subversion and the interesting game in the current social cultur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ontext of the times, so as to achieve the harmonious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aesthetic culture.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审美趣味变迁与文化权力演变关联性研究”(项目编号14CZX062) 北京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北京文化体制改革关键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4A1962)
【分类号】:B83-0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容培;;审美趣味的提升与重塑[J];理论与创作;2005年06期
2 马凤霞;;浅谈艺术教育中审美趣味的培养[J];戏剧文学;2006年08期
3 洪映萱;;花、茶、酒及其他——论宋人的审美趣味及其对文学的影响[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4 高春民;;介于雅俗之间的审美趣味[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吕立群;;审美趣味批评——审美愉悦走向崇高的中介[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徐华春;胡翔;;建国17年与“文革”时期“大众化”审美趣味对比研究[J];大众文艺;2011年10期
7 田忠辉;;“80后”与“90后”:网络一代审美趣味的流变与生成[J];文艺争鸣;2011年16期
8 巫洪亮;;“趣味”的角逐——论“十七年”诗人审美趣味的重塑及危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张尔进;;试论我国人民的审美趣味及其发展——与郭绍虞、王文生两位同志商榷[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10 张宏梁;论天趣——审美趣味探索之一[J];学术论坛;199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朱志荣;;论梁启超的审美趣味观[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2 崔梅;;儒家辞令艺术及其审美趣味[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杨琳;;小学低年级音乐审美趣味培养的探索[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4 王济民;;毛泽东的审美趣味[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七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2年
5 秦湘麟;;戏曲丑角表演艺术的审美趣味与品位[A];中国演员(2014年第2期总第38期)[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运城市盐湖区北街小学 李娟;论如何提升小学音乐的审美趣味[N];科学导报;2011年
2 洪治纲;网络文学的基本伦理与审美趣味[N];文艺报;2009年
3 铁凝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应警惕审美趣味走低[N];人民日报;2010年
4 陈崎嵘;呼吁建立网络文学评价体系[N];人民日报;2013年
5 陈崎嵘;网络文学评价体系亟待建立[N];太原日报;2013年
6 李进书 王凡;作家与读者应保持怎样的关系[N];河北日报;2007年
7 《文艺报》副总编辑 王山;让梦想照亮现实[N];光明日报;2014年
8 戴冠青;从文学消费到精神提升[N];文艺报;2004年
9 丁亮;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四点思考[N];经济日报;2012年
10 ;从“土豪”到“贵族”[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立影;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幼稚化审美趣味浅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郜静;英国近代经验主义美学的审美趣味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黄媛;从中国20世纪的插画看大众审美趣味的变迁[D];四川大学;2007年
4 杨微;女性服饰妆容与唐代审美趣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王丽;宋元山水画审美趣味之变[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力;两晋士族审美趣味与文学创作[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7 闫兵;音乐审美趣味问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8 毛卓尔;论当代中国的人性发展与大众审美趣味的变化[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9 齐一蔚;东西方审美趣味的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范海星;明中期至清中期瓷上人物画的审美趣味[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9106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10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