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中国现代美学的一种逻辑范式

发布时间:2018-05-19 18:22

  本文选题:解决问题 + 中国现代美学 ; 参考:《文学评论》2009年04期


【摘要】:"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是中国现代美学在创生之初就具有的一种思维范式,它的隐含逻辑是通过审美,经由感性层面对人性进行改造来重建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最终完成对社会、政治问题的解决。这种功利主义的美学范式虽然与审美无利害性这一原则存在巨大矛盾,但在中国现代社会文化语境中却被整合进统一的现代性设计之中。与此同时,这一思想范式也使中国现代美学不可挽回地走向异化的悲剧性宿命。
[Abstract]:"solving problems by means of ideology and culture" is a kind of thinking paradigm that Chinese modern aesthetics has had at the beginning of its creation. Its implicit logic is to reconstruct the Chinese values and belief system through aesthetic and perceptual transformation of human nature. Finally complete the solution to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problems. Although this utilitarian aesthetic paradigm is in great contradiction with the principle of no interest in aesthetics, it is integrated into the unified modern design in the cultural context of modern Chinese society. At the same time, this thought paradigm also makes Chinese modern aesthetics irrevocably go to the tragic fate of alienation.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道先,侯曙芳;试论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审美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彭锋;从狭义美学到广义美学——兼论蔡元培美学的现代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顾建华;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4 张占国;试论高校美育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问题[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5 刘雪燕;高校影视鉴赏课的重要性[J];滨州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6 许金;美育命题的现代性转换[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刘建军;;基督教与中世纪文学观念的内在联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马凌燕;论艺术教育与人的发展[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10期

9 邓晓芒;20世纪中国美学之回顾与反省[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年04期

10 林可济,江琼;略论蔡元培的美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工;演进与运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2 曾红;传统人格的结构转换和现代延伸[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阎嘉;多元文化与汉语文学批评新传统[D];四川大学;2002年

4 孙承希;醒狮派的国家主义思想之演变[D];复旦大学;2003年

5 邓庆坦;中国近、现代建筑历史整合的可行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6 于平;中国现当代舞剧发展史纲要[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7 向宝云;曹禺悲剧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蔡同军;普罗米修斯的火种[D];苏州大学;2003年

9 皇甫晓涛;文化复兴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国文学的再阐释与现代文化的重构[D];四川大学;2003年

10 钟以俊;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及其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广全;蔡元培“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的哲学基础[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2 郭永红;论美与生命[D];郑州大学;2000年

3 周丽;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吴兵;文化的理解与融合:多元文化课程发展的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岳友熙;人类精神的诺亚方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汪宏;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美育思想流派对学校课程设置的影响[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杨伟涛;论高职德育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发展[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张大伟;二十世纪中国文化语境中的胡风文艺思想及人格内涵[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颖;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新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健;蔡元培美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安徽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颜玲;;论吕o偂拔ㄊ睹姥А薄泄姥Ю砺坌翁奶铰氛遊J];理论月刊;2011年07期

2 张纯纲;;论吕o偠晕鞣揭魄槁勖姥澜閇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3 廖建荣;;论岭南美学家张竞生的“人生艺术”理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雅;;中国现代美学的精神传统及其当下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蒋孔阳;;西方文化冲击下的中国现代美学[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3 李健;;梁启超的文体革命与中国现代美学模式的确立[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4 黄水婴;;《论“审美无利害”在中国美学中的变异》概要[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皮朝纲;刘方;;中国20世纪美学与传统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陈春文;;母语世界的恋人与尴尬[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7 聂振斌;;文化的本质与美学理论建构[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谷鹏飞;;中国美学的现代发生与当代困境[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林正范;;序三[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10 ;后记[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玉明 冯学勤;中国现代美学的资源与实践[N];光明日报;2009年

2 潇牧;中国现代美学的初启与西学[N];中国艺术报;2010年

3 陈海静;美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吗?[N];文艺报;2005年

4 汝信;富有创新精神的美学论著[N];人民日报;2008年

5 张法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王国维:以美学接引传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北京大学资深教授、著名美学家 叶朗;中国美学的弥散性格[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7 ;三看朱光潜的美学思想[N];解放日报;2008年

8 金雅;梁启超与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N];文艺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潘欣信;美学何处寻?[N];美术报;2010年

10 记者郑成宏;中华美学学会研究基地揭牌[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O@同壮;庄子与中国现代美学[D];暨南大学;2007年

3 王宏超;学科与思想:中国现代美学的起源[D];复旦大学;2008年

4 唐善林;邓以蛰美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霍婧;中国现代美学思想之奠基[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田雷;中国现代美学开创期崇高审美范畴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刘卿霞;从“人生艺术化”到“日常生活审美化”[D];暨南大学;2006年

4 于m8;中国现代美学中“艺术”概念的演变[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5 杨晨;中国现代美学中“意象”、“意境”概念的演变[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6 彭爽;蔡仪前期美学思想探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7 柳莉;“美感”概念在中国现代美学中的演变[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8 巩勇;蔡仪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王嘉;丰子恺美学思想研究论评[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于U,

本文编号:19111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111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f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