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与克罗齐──谈书札记
本文选题:朱光潜 + 克罗齐 ; 参考:《理论与创作》1995年05期
【摘要】:朱光潜与克罗齐──谈书札记程代熙(—)朱老在1979年10月29日写给我的一封信里说:意大利汉学院沙巴蒂尼教授评论拙著《文艺心理学》一文是认真下过功夫的,观点微有不同,,原是意中事,寄上请审阅,听凭您处理。原文用后尚请寄还,我准备给他写一感谢信……①意...
[Abstract]:In a letter to me on October 29, 1979, Zhu Guangqian and Croce-the Notes on talking Books-said: professor Saba Tiny of the Italian Academy of Chinese Studies made a serious effort to comment on his book Psychology of Literature and Art. The viewpoint is slightly different, originally is the meaning Chinese matter, please send to review, let you deal with. Please return the original text. I'm going to write him a thank-you letter.
【分类号】:B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祥林;;朱光潜的美感教育观[J];学术界;1990年05期
2 钱念孙;“没有道德目的而有道德影响”──评朱光潜早期文艺功利观[J];文学评论;1996年03期
3 闫国忠;再论朱光潜的美是主客观统一命题[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4 陈学勇;录朱光潜一篇文言文[J];新文学史料;2000年02期
5 吴桂美,何新文;朱光潜赋论简议[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李国显;夏洁;;“超脱思想”对朱光潜美学体系的影响[J];四川戏剧;2007年03期
7 周红;;新发现的四篇朱光潜佚文[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柴静;;此身 此时 此地[J];时代青年(悦读);2011年05期
9 朱良志;纪念朱光潜宗白华诞辰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艺研究;1997年01期
10 陈涵平;朱光潜美育思想中的情感论[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攸欣;;朱光潜在成都[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宛小平;;梁启超与朱光潜的美学比较[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3 张健;;征服与遁逃——朱光潜喜剧美学思想初论[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4 钟名诚;;朱光潜比较研究的原则[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宛小平;;美学史的写作——朱光潜《西方美学史》是非谈[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夏洁;;朱光潜编辑美学思想论[A];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朱光潜;;朱光潜同志在全国美学会议开幕式上的发言[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9 钟名诚;;论朱光潜美学思想改造的三个层面[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李衍柱;;“天下同归而殊途”——谈中国现代文艺学建设的三种不同模式[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贵君;朱光潜文学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N];文艺报;2011年
2 陈运旗;朱光潜在乐山[N];乐山日报;2009年
3 宛小平 安徽大学哲学系;朱光潜:建立从认识到实践的开放美学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丁杨;“亲历大家系列”带读者走近巴金冰心朱光潜[N];中华读书报;2010年
5 王攸欣;怎样作学术批评?[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王攸欣;良知与逻辑:学术批评之底线[N];中华读书报;2004年
7 肖鹰;学者的命运:坦诚面对学术批评[N];中华读书报;2004年
8 谢仲礼;在“朱光潜范式”下前行与突破[N];中华读书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谢颖;美从何来?[N];人民政协报;2010年
10 吴振峰;一次精神还乡[N];人民公安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雯;人生美学的创构[D];苏州大学;2003年
2 高金岭;论朱光潜对西方美学的翻译与引进[D];山东大学;2005年
3 何方昱;“科学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与时代》月刊(1941—1948)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季剑青;大学视野中的新文学[D];北京大学;2007年
5 O@同壮;庄子与中国现代美学[D];暨南大学;2007年
6 余锐;论黑格尔的象征型艺术理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青;中国现代印象批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杨庙平;《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9 王丽;中国近现代美学课程发生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周俊;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研究(1942-1949)[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琰;朱光潜与中国传统美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佳惠;朱光潜写作理论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3 李滨;朱光潜早期文艺批评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郑素华;论朱光潜审美教育思想的现代性[D];扬州大学;2004年
5 李杰;朱光潜的生命美学观[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芬芬;[D];北京大学;2005年
7 陈恒;朱光潜“人生的艺术化”理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8 南华;朱光潜悲剧美学思想与尼采[D];西北大学;2003年
9 杜安;王国维、朱光潜悲剧理论之审辨[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10 翁锦涛;从朱光潜美学理论角度解读加里·斯奈德诗歌[D];广东商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9506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50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