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宗教精神的奇特联姻─—中西审美文化比较研究之三
本文选题:审美文化 + 科学与宗教 ; 参考:《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摘要】:本文认为,中西文化的本源性区别在于一为“天人合人”,一为“主客二分”。由此引发出中西文化一大差异,即:西方文化既重科学,又重宗教,,以肯定方式达成了二者的奇特联姻;而中国传统文化则既淡科学,又淡宗教,以否定方式完成了二者的奇特联姻。本文重点分析了这一差异在中西审美文化中的具体表现和主要特点。
[Abstract]: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origi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is that one is "man and nature", the other is "subject and object." This led to a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that is, Western culture emphasized science and religion, and reached a strange marriage in a positive way, whil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as neither scientific nor religious. The strange marriage between the two was completed in a negative wa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pecific performance and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difference in Chinese and Western aesthetic culture.
【分类号】:B8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怀璞;徐玉玉;魏微;;关于当代文化转型及审美文化的思考——兼论西部电视剧的审美创造[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马文君;;浅谈日常生活审美化对康德审美判断四契机的冲击[J];大众文艺;2011年14期
3 邓欢;杨洪林;;广告审美文化的审美嬗变与美学走向[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柯汉琳;;德性审美文化的人性论基础与审美选择[J];学术研究;2011年05期
5 苏达仁;;美学:面向新时代——关于我国当代美学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罗绂文;;西方“游戏”审美理论模式的类型研究[J];艺术百家;2010年S2期
7 李朝阳;;论当代美学多元格局的建构[J];文艺评论;2011年05期
8 张惠;;审美地理学意义的乡土美学探讨[J];怀化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周玫;梁芷铭;;“海洋美学”的提出、界定与理论构成[J];美与时代(下);2011年06期
10 吴海庆;;论早期吴越审美文化中的江湖与剑道——以《越绝书》和《吴越春秋》为例[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安翔;;审美文化视野下的生态写作[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桂强;;景观美学的自律与他律[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姚文放;;新中国的三次“美学热”[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杨岚;;新世纪中国审美文化发展的六大趋势[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黄河涛;;企业审美文化与审美文化产业[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王旭晓;;现代消费审美化与美学在经济领域的作为[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肖建华;;新疆自然风光的现代美学价值[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于乃昌;;走进边缘——中华美学格局中的中国少数民族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童庆炳;;毛泽东的美学思想三题[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傅守祥;;大众文化时代的审美生态与身体美学[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晗宁;促进审美文化向现实拓展[N];中国文化报;2008年
2 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姚文放;审美文化呼唤“中国经验”[N];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在实践中提升上海审美文化[N];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毕会娜;新形势下的新发展[N];文艺报;2008年
5 赵勇;审美文化与消费文化[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薛永武;从审美文化看人才美学[N];光明日报;2005年
7 张晶;审美文化的现代性内涵[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陈静;审美文化研究的新拓展[N];文艺报;2004年
9 宋洁;无处不美的美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10 晓刚;在坚持中不断创新[N];中华读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庞飞;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与审美风尚的变迁[D];山东大学;2005年
2 刘继平;周来祥和谐自由论美学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艳艳;先秦儒道身体观及其美学意义[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水芬;生态美学与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价值倡导及建构[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2 刘月;转型期的中国当代审美文化[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3 杨爱红;电子传媒对审美文化的冲击与传承[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王莹;论宋代审美文化与宋代日常生活的融合[D];兰州大学;2008年
5 赵立如;审美文化的传播者—常任侠美学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6 傅前景;当代中国农民审美心理特点及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洪畅;论中国古代市民阶层审美文化的发生、发展及其特点[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茁;生命美学与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的建构[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9 苏文宝;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审美的沉沦与超越[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10 郭少丹;消费与审美的对话[D];西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575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57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