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审美观照论

发布时间:2018-06-04 03:08

  本文选题:审美观照论 + 现象学美学 ; 参考:《哲学研究》2004年04期


【摘要】:正 作为一个重要的、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美学范畴,“审美观照”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在美学理论和实践中都有非常广泛的运用。但人们对这个范畴虽然常用,却多是习焉不察,对它的内涵与渊源不甚了了。在我看来,审美观照是人类审美活动的必要过程,是审美主客体之间发生实践性联系的特殊方式。审美状态的进入、审美活动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都有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and universal aesthetic category, Aesthetic View is widely used in aesthetic theory and practice both in China and in the West. However, although this category is commonly used, it is often neglected, and its connotation and origin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In my opinion, aesthetic view is a necessary process of human aesthetic activity and a special way of practical connection between aesthetic subject and object. To a great extent, the entry of aesthetic state and the realization of aesthetic activities have
【作者单位】: 北京广播学院文学院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刁生虎;老庄直觉思维及其方法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2 单斌;“起源”的迷思——德里达《〈几何学起源〉导论》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李霞;论儒道生命观的理性精神及其历史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 赵們;《道德经》与生态美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5 张连伟,郭君铭;庄子“小大之辩”与逍遥之旨[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6 陶清;;自然观:庄子与怀特海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倪劲松;;“太极”之词源考述及其哲学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8 尉利工;;论意、象、言的诠释学意蕴[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9 张连伟;郭君铭;;《庄子·外物》“两陷”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李云飞;;先验还原与现象学的世界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浩;;联想、想象、幻想与创造性思维[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2 戴冠青;陈志超;;“主体间性”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发展的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张云鹏;;论审美对象的存在形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腊永红;鲁西龙;王振华;;《黄帝内经》与道家思想略论[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5 彭传华;;“岂得以舜之所以事瞽瞍者事君乎?”——论王船山对孝的伦理政治化的批判[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仇军;;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的繁荣——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文化差异和冲突[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7 高坚;高红艳;;新闻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试探[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8 丁耘;;关于《现象学之基本问题》中若干译名的讨论[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金尚理;;逍遥:庄子人学思想解读[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10 陈江风;;游仙诗文化渊源臆说[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9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崔鲮丽;中国古典诗词时间审美感悟的三种境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慧;佛教对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刘永利;当下男性服饰的审美转向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孙旭鹏;庄子的生命观[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何俊霞;叛逆的回归:主体间性下的林译《浮生六记》[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周广福;张载道德境界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全兴;上海城市生态化的审美观照[J];美与时代;2005年11期

2 陈炎;;审美也是一种终极关怀[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3 商昌宝;;“子路”审丑解读兼议贾平凹的审美观照[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张山;;“天堂”意象在但丁爱情体验中的审美观照[J];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03期

5 张鹏飞;;论中华文化“天人合一”哲学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审美观照[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张英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气象描写初探[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邓颖玲;;论《诺斯托罗莫》的螺旋式结构[J];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06期

8 李志明;赵成清;;中国古典水墨山水画的哲学命题[J];艺海;2011年07期

9 唐玉宏;中国古典审美创造理论蠡测[J];中州学刊;2002年05期

10 胡顺琼;;从生命的共鸣到审美的超越——试论萨特小说《恶心》中音乐的意义[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牟春;解建峰;;分殊世界,共同关切——现象学和马克思主义对话的广阔视野[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2 张廷国;;现象学不是什么和是什么?[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姚全兴;;上海城市生态化的审美观照[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张廷国;;重建“自然的形而上学”——试论现象学的自然观[A];全国“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周晓璐;彭运石;;现象学及其心理学方法论蕴含[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陈维振;吴世雄;;有关范畴本质和语义模糊性的再认识[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张琳;;主体间性视角中的翻译主体[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伍麟;;现象学对理论心理学的贡献[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丁耘;;关于《现象学之基本问题》中若干译名的讨论[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刘悦笛;;美与日常生活:一种现象学关联[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北川;徜徉在人文关怀与审美观照之中[N];中华读书报;2001年

2 樊志辉;全方位的审美观照[N];光明日报;2002年

3 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 成中英 采访整理 本报记者 陈菁霞;对现象学发展过程的新思考[N];中华读书报;2011年

4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孙利天;现象学与我们的时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子余;时光留下的最为精要东西[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刘起林;当前文学审美气象问题[N];文艺报;2007年

7 倪梁康 中山大学哲学系;空间构造的现象学分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美国西北大学访问学者 王平 综合编译;美国后现象学之路及其最新拓展[N];社会科学报;2008年

9 李为学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德里达与现象学:论“死亡”的语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兰友利 陈焰;“现象学与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N];美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宏宇;论小说家的审美观照[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2 燕燕;梅洛—庞蒂具身性现象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刘剑涛;我群与他群中的自我与他人[D];复旦大学;2011年

4 张尧均;隐喻的身体—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刘国贞;魏晋玄学的生态观与审美观[D];山东大学;2009年

6 栾林;胡塞尔后期发生现象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徐英瑾;维特根斯坦哲学转型期中的“现象学”之谜[D];复旦大学;2004年

8 张宇;中国建筑思想中的音乐因素探析[D];天津大学;2009年

9 余慧元;一种“纯粹”的经验如何可能?—胡塞尔现象学经验问题的扩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林丹;王阳明哲学的现象学解读[D];北京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英;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机理及其现象学的解读[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灯;海德格尔“转向”时期关于神的思考[D];北京大学;2007年

3 向修玉;当代西方现象学—解释学科学哲学论纲[D];厦门大学;2007年

4 高健婕;论赣南客家人物形象油画创作中的审美观照[D];苏州大学;2008年

5 林栋梁;哲学诠释学的方法论意义[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6 石碧球;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之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杨小青;庄园经济下山水题材的变革[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陶国山;现象学与罗曼·英伽登美学[D];苏州大学;2005年

9 邵艳梅;现象学视野中的技术[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10 耿姗姗;论造型艺术审美观照的多样性与艺境创构[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19755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75584.html

上一篇:审美观照论  
下一篇:“积淀说”质疑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9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