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30年的内在理路与未来愿景
本文选题:内在理路 + 先验批判 ; 参考:《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11期
【摘要】:新时期每一次稍大一点的学术与社会思潮,几乎都与美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内在理路上可将30年当代中国美学史梳理为三种基本范式:一是以思想解放为核心的青春体学术;二是西方理性主流范式与中国诗性智慧非主流范式的二元对立形态;三是以大众文化、消费欲望为主体的后现代形态。它们都是美学人立足时代风雨、回应现实挑战,与中华民族改革开放历程同呼吸、共命运的结果。
[Abstract]:Almost every larger academic and social trend of thought in the new era is closely related to aesthetics. The histo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esthetics in the past 30 years can be combed into three basic paradigms: one is the intellectual emancipation as the core, the other is the dual opposition between the western rational mainstream paradigm and the non-mainstream pattern of Chinese poetic wisdom. The third is the post-modern form with mass culture and consumption desire as the main body. All of them are the result of aesthetic man's fate, which is based on the storm of the times, responding to the challenge of reality, breathing with the course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of the Chinese nation.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都市化进程与文艺美学的当代性问题”(项目批准号:07BZW01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劳承万;;美学学科的两种理论形态[J];文艺理论研究;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晶;“异史氏”的“心灵史”——论《聊斋志异》中的压抑与幻想[J];蒲松龄研究;2004年01期
2 徐庆年;青年钱钟书与西方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薛雯;梁实秋反对克罗齐?——梁实秋与克罗齐文艺观的异与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赵白生;“我与我周旋”——自传事实的内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杨丽萍;东西方文化比较:论中国文学的忧患意识[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7 赵昶灵,郭维明,陈俊愉;梅花花色之美的美学浅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廖四平;台湾现代派诗歌与西方影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9 王国巍;“凤凰”自比“黄鹤”好——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超越性[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胡纹,苏勇,吴建川;庄子的艺术审美观与中国园林艺术精神[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吴美卿;;论《诗经》的忧患意识[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2 李金坤;;《诗经》忧患意识原论[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宏波;先秦玉礼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2 顾颖;艺术意味的生成[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付长珍;宋代理学境界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滕军红;整体与适应——复杂性科学对建筑学的启示[D];天津大学;2003年
5 薛其林;民国时期学术研究方法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胡晓薇;道与艺——《庄子》的哲学、美学思想与文学艺术[D];复旦大学;2003年
7 皇甫晓涛;文化复兴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国文学的再阐释与现代文化的重构[D];四川大学;2003年
8 张季;城市土地利用分析[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9 黄海晴;余光中新古典主义诗学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魏天无;九十年代诗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秀;荣格原型理论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黄亚卓;陆机诗歌美学风格论[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李文;深圳、北京、哈尔滨植物景观探讨与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4 麻尧宾;梁实秋小品文艺术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5 唐晓燕;表现主义与郭沫若及其早期小说[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岳友熙;人类精神的诺亚方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叶楚定;中学文学教学审美空白说[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8 刘月;转型期的中国当代审美文化[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9 张大鹏;原型批评和原型类别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于昆;狂飙时代的灵魂交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平;构造关于真善美的纯粹先验批判——对刘士林《苦难美学》的回应、支持和商榷[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刘士林;当代美学的先验批判[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3 丁少伦;现象学精神与先验批判——以美学为例[J];学术界;2002年04期
4 刘士林;中国美学现代性的一种学理设计——略谈《澄明美学》的学术理念、批判理论及其逻辑旨归[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5 周正兵;;试论康德美学的先验转向——兼就目的性原理的形成与邓晓芒先生商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刘士林;美是道德的象征——审美活动的伦理基础[J];中文自学指导;2003年06期
7 刘士林;《澄明美学》的学术理念旨归[J];学术研究;2004年01期
8 朱寿兴;社会生活与实践美学和生命美学[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5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刘士林;先验批判:以挽救的名义出场[N];社会科学报;2005年
2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 刘士林;中国美学的本土经验及未来发展[N];社会科学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春艳;从“顿悟”到“妙悟”[D];汕头大学;2004年
2 邹启峰;尼采与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美学[D];安徽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9767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76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