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意识形态: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美学批判——兼谈“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
本文选题:伊格尔顿 + 美学意识形态 ; 参考:《理论学刊》2006年02期
【摘要】:在《美学意识形态》一书中,伊格尔顿通过美学发展的线索书写不同时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历史。他认为,并不存在纯粹精神和超越意义上的人类审美活动,作为理论话语的美学总是与特定时代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政治意识形态相勾连,这种意识形态化的审美往往成为政治权力植入身体的中介,是资产阶级实现文化领导权的一个中间环节。更为重要的,意识形态的二重性即身体所蕴含的反抗元素,又对这种美学意识形态的建构形成威胁,这构成了权力与美学的深层悖论。
[Abstract]:In Aesthetic ideology, Eagleton writes the history of social ideology in different times through the clues of aesthetic development. He believes that there is no purely spiritual and transcendental human aesthetic activity. Aesthetics, as a theoretical discourse, is always associated with the social production mode and its political ideology in a specific era. This kind of ideology aesthetic often becomes the intermediary of the political power implanted into the body, and is an intermediate link for the bourgeoisie to realize the cultural leadership. More importantly, the duality of ideology, that is, the resistance element contained in the body, threatens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aesthetic ideology, which constitutes the deep paradox between power and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登迎;作为“躯体话语”的审美学——伊格尔顿《美学意识形态》简评[J];南方文坛;1999年02期
2 朱彦振;;伊格尔顿意识形态观探析[J];哲学动态;2010年04期
3 王天保;;美学与生活世界的理想——伊格尔顿的西方美学史论[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05期
4 王杰;;历史与价值的悖论——特里·伊格尔顿的美学理论[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1998年00期
5 张丽芬;;重新阐释马克思——特里·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美学观述评[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3年00期
6 王天保;伊格尔顿的文学意识形态论[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2期
7 柴焰;克拉莉莎的救赎——特里·伊格尔顿的马克思主义文本批评[J];中州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8 席力飞;;从结构到后结构[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9年11期
9 韩伟;徐蔚;;文化的危机与弥合——读伊格尔顿的《文化的观念》[J];文艺评论;2010年01期
10 陆扬;读伊格尔顿《美学意识形态》[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建军;;审美活动中的自我与他人——审美创造价值观简论[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2 李星良;;人性与人的审美[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薛稷;;特里·伊格尔顿批判理论思想探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钟华;;审美活动特性论纲[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李永新;;身体是审美意识形态的物质基础——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理论中的身体问题[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6 邹艳芳;;让学生从审美活动中激发爱国情感[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7 李志宏;;60年来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与科学化阐释——认知美学概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高徽南;;高职院校实施审美教育的理论思考[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9 赵子昂;;论文学“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关系——以拉康主义的精神分析学为基础[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10 乔瑞金;;试论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对文化概念的深度理解[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长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养生是一种高尚的审美活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段吉方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后理论时代”的理论期望及其发展方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王一川 梁刚;辩证批判与对话[N];光明日报;2001年
4 陈新汉;审美活动的认识论新审视[N];光明日报;2001年
5 楼昔勇;审美活动是社会实践的产物?[N];社会科学报;2005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外国文学评论》主编 盛宁;是起点还是终点[N];社会科学报;2005年
7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 马海良;悲剧:一个不能放下的话题[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8 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 申维辰;构建时代之美[N];光明日报;2008年
9 中共太原市委书记 申维辰;重视审美的价值取向[N];人民日报;2010年
10 张德祥;《审美之旅》收获多[N];人民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蓓;“道成肉身”:信仰和审美的相遇[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邓兰;艺术教学艺术的审美追求[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赵歌;竞技跳水美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4 李炜;伊格尔顿的解构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5 方珏;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探要[D];复旦大学;2006年
6 马衍明;论文学自主性[D];复旦大学;2003年
7 成联合;崇高的面相——审美形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肖寒;革命的政治批评[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温恕;文学生产论:从布莱希特到伊格尔顿[D];四川大学;2003年
10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洁;“音乐美学”的学科观念辨析[D];山东大学;2008年
2 宋国栋;想象的审美学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肖朗;回归生活世界:维特根斯坦思想的美学向度[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宗营芳;审美价值的基本理论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5 赵,
本文编号:20743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074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