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寂:日本民族审美的最高境界
本文选题:空寂 + 自然条件 ; 参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摘要】:“空寂”作为日本民族独特的美学范畴 ,它的形成一方面受到日本民族固有的自然条件、自然观以及植物美学观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在成功地吸收了中国禅宗思想之后形成和发展的。“空寂”美意识在文学领域直接表现余情余韵的艺术风采 ;在绘画领域体现着一种枯淡之美 ;在造园中表现出一种“无相”的野逸之美 ;而茶道中的“和静”境界正是“空寂”美的充分体现。
[Abstract]:Emptiness, as the unique aesthetic category of the Japanese nation, its formation is influenced by the natural conditions, the natural view and the plant aesthetic view of the Japanese nation 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it was formed and developed after the successful absorption of Chinese Zen thought. Th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of "emptiness" directly expresses the artistic style of the aftertaste in the literary field; it embodies a kind of beauty of desolation in the field of painting; And the realm of "peace" in tea ceremony is the full embodiment of the beauty of "emptiness".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文学院 南开大学哲学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日本文艺理论研究”(0 2 BZW0 1 7)
【分类号】:B83-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川;;从语用分析视角看日本园林的命名特点[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2 聂楠;;论禅宗民族作家——川端康成——兼评《雪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3 刘丹;;从中日文化谈受害者意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4 关晶;;从歌舞伎浅探日本民族性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5 赵玉敏;;“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与孔子“中和”美学精神[J];北方论丛;2012年01期
6 张明国;中日技术发明创造模式与社会文化比较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桂勤;教育成功的代价——对日本考试地狱的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1992年02期
8 王立群,李果;试论北野武的暴力电影[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张全辉;;中国诗歌“意境”与日本诗歌“姿”的比较[J];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01期
10 周兰萍;都菊英;;日本少林寺拳法体系及其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3 饶建华;东山魁夷绘画美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周英;日本儿童文学中的传统妖怪[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程雯慧;动画的影像叙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魏扬;三首管弦乐作品中的旋律“音程向位”与和声“音程位”探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7 董灏智;儒学经典结构的形成及其在近世日本的变迁[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雪岩;韩国秋夕的文化变迁与功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刘金华;神韵说与纯诗论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0 王璐;谷崎润一郎与中国[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潇;上海市市级体育社团与政府间关系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赵述晓;论大江和莫言的故乡想象与艺术超越[D];江南大学;2010年
3 丁毅;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地域性景观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张玲;中国山水画艺术对中国园林设计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0年
5 张焕香;夏目漱石文学中的传统与现代[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妮娜;论日语谚语中的家庭伦理[D];西北大学;2011年
7 董静;在东与西之间[D];河南大学;2011年
8 张冬阳;赖山阳与《日本外史》[D];吉林大学;2011年
9 万炜;中、日传统门帘设计比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10 孙小迪;参禅操琴 修心明性[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婧婧;;禅宗的自然观[J];青年文学家;2010年12期
2 孙雪秋;;古琴与禅[J];电影评介;2007年05期
3 华永明;杨树文;;论雪舟绘画的自然观[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4 马艳丽;;日本平面设计中的传统文化精神[J];艺术研究;2010年01期
5 张晓光;论日本民族自然观与民族文化[J];北方论丛;2001年03期
6 陈会颖;日本民族的文化心理对日本外交关系的影响[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邓绍秋;论禅宗自然观的生态美学智慧[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张节末;道禅对儒家美学的冲击[J];哲学研究;1998年09期
9 栗智;;日本茶道的禅宗与“四谛”[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2期
10 程丽云;;关于人与自然的思考——华兹华斯与王维自然观的比较研究[J];现代交际;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耀X;;禅宗与对句[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2 赵名宇;;文艺复兴以来自然观的历史演变[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吴东好;;物理学家的自然观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4 马玉河;;日本的消防机构与消防工作——赴日消防研修的见闻与启示[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5 王华;杨悦;;日本健康损害救济体系介绍及对我国的启示[A];2009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管理法》修订研究”论坛论文文集[C];2009年
6 王玮;;自然观的选择与劳动实践[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7 李国平;糜林;吉沐祥;李金凤;霍恒志;陈雪平;潘跃平;;日本促成栽培草莓生产的现状及发展趋向[A];草莓研究进展(三)[C];2009年
8 王守华;;朱子学在日本[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9 曾南石;;日本石见银矿的矿化与蚀变特征[A];第二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纪凤翥;;方港惨案[A];老兵话当年(第九辑)[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天;历代帝王尊崇少林禅宗[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陈中浙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道艺本末[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左丽慧 实习生 郝萌文;《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中国文化的朝圣之旅[N];郑州日报;2009年
4 邢贲思;禅宗和佛教的改革[N];学习时报;2000年
5 何启发 龙西泉 朱永生;宜春禅宗产业界面上的文化之舞(下)[N];宜春日报;2005年
6 经济视点报记者 徐以衡;新华保险联手禅宗少林为百万客户祈福[N];经济视点报;2009年
7 赵忱;《禅宗少林》“登封”造极[N];中国文化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王小萍;易中天嵩山论禅[N];河南日报;2007年
9 汪亭;深入浅出更智慧[N];吉林日报;2011年
10 曹树林;《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成中原文化旅游亮点[N];人民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三毛;在两个主义之间:日本刑事审判模式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熊琳;日本劳动争议解决制度及其最新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宋玉成;中日吸收西方写实油画比较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4 雷鸣;日本节能与新能源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李兵;对外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6 李朝辉;浅层文化中断与深层文化中断[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节艳丽;对日本战后基础研究发展与诺贝尔科学奖获得的历史考察[D];清华大学;2004年
8 宿久高;中日新感觉派文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伟东;日本中小企业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10 安洋;日本特殊法人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杰;禅宗对日本茶道美学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7年
2 陈振芳;法兰克福学派“人化的自然”观[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丁恂;元代山水画中的自然观[D];东南大学;2006年
4 刘庆华;论机械论自然观的局限性[D];长安大学;2010年
5 朱竞生;论道家自然观对中国书法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云磊;浅析北宋儒学复兴背景下的山水自然观[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7 束佳;论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8 邵明媛;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观”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丁晓艳;西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生态意蕴[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崔桂英;“大自然的歌手”与“大自然的崇拜者”[D];延边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765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076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