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法兰克福学派审美形式理论与俄国形式主义诗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发布时间:2018-06-28 13:08

  本文选题:法兰克福学派 + 俄国形式主义 ; 参考:《美与时代(下)》2014年04期


【摘要】:国内有些论者把法兰克福学派归为"西方现代形式本体论",并把它与俄国形式主义诗学混为一谈。诚然,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尤其是马尔库塞等人,在构建审美形式理论的过程中,吸收了俄国形式主义诗学有关文艺艺术手法的研究成果,同时,两个学派在美学方法论、文艺研究的对象和对文艺社会职能的认识等方面,也具有相似的观点。然而,两个学派的审美形式理论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表现在它们各自审美形式理论的哲学思想基础不同,关于文艺形式本质的观点不同,以及理论建构所要破解的时代审美问题不同。
[Abstract]:Some domestic scholars regard Frankfurt school as "western modern formal ontology" and confuse it with Russian formalism poetics. It is true that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the theory of aesthetic form, the scholars of Frankfurt School, especially Marcuse et al, have absorbed the achievements of Russian formalism poetics on literary and artistic techniques. At the same time, the two schools are in the aesthetic methodology. The object of literature and art research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function of literature and art also have a similar view. However, the aesthetic form theory of the two schools has the essential difference, which is manifested in the different philosophical ideological basis of their respective aesthetic form theory, and their different views on the essence of literary form. And the aesthetic problems of the times to be solved by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are different.
【作者单位】: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现代作家研究学会;
【分类号】:B8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国良;蒋茜;;简评约翰·伯格《G》的立体主义文学实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2 王瑜;刘铁群;;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中的文学性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3 孙启夏;;潜显理论和人文性理论下的“副+名”现象探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4 李莉;;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让子弹飞》[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5 段宗社;;论宋明之间诗歌范古模式的转换[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李鹏飞;;古代小说主题的接受、传承及其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倪志娟;词语破碎之处何物存在——西方现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之后[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8 孙文宪;王丹;;语言转向:从语言学到语言哲学[J];北方论丛;2011年01期

9 杨冬;;从理论诗学到文学史研究——关于俄国形式主义的再思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薛美秀;;别有意味的色彩语言——苏童小说语言探究[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丙珍;;大兴安岭白银纳鄂伦春民族乡田野调查——论鄂伦春族萨满神话及萨满传承[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2 周宪;;论作品与(超)文本[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3 李卫华;;文学性:从“唯一特性”到“家族相似性”[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才刚;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语言的流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雪松;中国现代诗歌节奏原理与形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迟蕊;鲁迅杂文诗性品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云雁;朱生豪莎剧翻译—影响与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孙兴义;清代《诗经》阐释的诗学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8 卢普玲;人物与叙述[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佳冀;中国文学动物叙事的生发和建构[D];上海大学;2011年

10 黄长华;巴金小说叙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丽莎;塔·托尔斯泰娅长篇小说《野猫精》诗学特征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郑海婷;大形式:形式—手法—功能[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丽敏;莫言小说意象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孙嘉琪;论卞之琳三十年代诗歌的“化古”[D];南京大学;2011年

5 霍胜侠;20世纪西方含混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魏向阳;俄国形式主义暨陌生化理论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岳士发;乌斯宾斯基文艺结构类型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李兰;纳博科夫文学讲稿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李权;接受美学视域下中国古典诗论“意境”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10 赵莲;小人物,大角色[D];河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旭;;否定的美学——大众文化的批判理论[J];教师;2010年19期

2 黄力之;;艺术本质问题上的契合和差异——卢卡契与法兰克福学派的比较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年04期

3 黄力之;;艺术本质问题上的契合和差异——卢卡契与法兰克福学派的比较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1992年04期

4 樊锦鑫;;俄国形式主义论陌生化是文学发展的内在动力[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7年01期

5 樊锦鑫;;俄国形式主义论陌生化是文学发展的内在动力[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1987年01期

6 邹强;审美乌托邦功能研究——从法兰克福学派谈起[J];名作欣赏;2005年18期

7 李建群;邱根江;;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艺术审美异化批判理论探析[J];青海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8 周泉;审美文化的辩证法——法兰克福学派的审美理论及其大众文化批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9 王倩;两难抉择的苦恼——论席勒美学思想中的“人性分裂”[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卢晓侠;;审美守望的困境与商业文化的再阐释——法兰克福学派审美文艺观反思[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汪行福;;社会批判与审美理论——从本雅明的救赎批判到哈贝马斯的新启蒙美学[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2 朱印海;;中西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政治意识比较分析[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施立峻;;审美批评的限度与可能——从批判理论看当代审美批评的建构[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上海社会科学院 沈大明;马尔库塞:用美学的批判救治西方文明弊病[N];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妍慧;“表现性形式”的历史呈现[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全黎;现代性的美学话语:批判理论与实践美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闫翠静;席勒的美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军;阿多诺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沈静;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阐释学美学[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强;雅典娜之光[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郭挚英;从审美乌托邦到审美话语[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3 陈黎铃;论审美自律性[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彭沈莉;阿多诺否定美学的现时观照及其对文艺创作的意义[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5 祁永芳;阿多诺摹仿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毋燕;非同一性的艺术重构[D];西北大学;2008年

7 马娣子;阿多诺的否定美学思想[D];安徽大学;2005年

8 余沛泓;德塞都的日常生活美学及其当代文化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董红霞;“灵”与“肉”的审美和谐建构[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尚淑梅;回忆、想象与乌托邦[D];西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780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0780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8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