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时代的审美真实性问题
[Abstract]:Now that we have entered the picture-reading era or the image-age, the problem of aesthetic reality has been raised to an unprecedented important position. From the traditional aesthetic point of view, aesthetics is a special cognition of objective things by the subject and a process of seeking the truth of "idea". In modern aesthetics, things are directly connected to themselves, connected with the soul, and directly connected with the feelings of people. In the age of image, the artificial image is equal to the thing itself, and the image instead of the thing becomes the aesthetic object. As soon as the image becomes the aesthetic object, the virtual image forces the thing to be true, and the demand for the truth of the aesthetic also encounters a dilemma that has never been seen before. In this way, the dilemma of aesthetic reality brings not only the change of aesthetic concepts, but also, more seriously, that the counterfeiters between images and objects take advantage of "empty" to control people's feelings, desires, and hearts. The perceptual structure becomes a power structure. Originally, the virtual image obtains the aesthetic quality in the correspondence with the reality. The purpose of people's love for the image is not to "replace the reality with the virtual", but to "view the reality with the virtual", and the truth is the place where beauty originated and returned. However, when the authenticity of image aesthetic is absent, the image without relying on will fall into the trap of the counterfeiter in the virtual image and the false feeling, and hidden behind it are the commercial interests, cultural hegemony and moral crisis.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湘云;上帝的记号:福克纳“白痴”形象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江守义;叙事中的时序变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余小倩;朱振武;;《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的死亡哲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梅向东;张恨水的“四不像”与其通俗文艺范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梅向东;“后新时期”—— 一个非历史性的概念[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6 金民卿;后现代精神和中国大众文化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黄蕴兰;当代精神生态与审美光谱[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8 王德胜;当代审美文化理论中的“现代性”话题[J];北京社会科学;1997年02期
9 秦小丽;;后现代性的有机主义与图书馆服务理念[J];图书与情报;2005年06期
10 李凌;论音乐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关联性[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礼牡;;试析《押沙龙,押沙龙!》的叙事特色[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朱守会;程丽英;柴英杰;;书法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3 索松华;;美学是研究审美现象的科学——兼论“生活美学”的合法性建构[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常为群;西晋诗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滕军红;整体与适应——复杂性科学对建筑学的启示[D];天津大学;2003年
5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6 王晓生;“1917—1923”新诗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7 秦元东;论艺术能力及其对儿童艺术教育的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惠蓝;中国画现代转型两大途径的形成[D];中国美术学院;2004年
9 王进进;宗白华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5年
10 杨丽娟;原型理论与后现代语境下文学的文化批评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瑛;探索一个新世界——意识流手法在福克纳的《喧嚣与骚动》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张亚平;论新时期文艺创作中的平民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陈志诚(陈青枫);现代文人画的美学思路`[D];暨南大学;2001年
4 杨学渊;20世纪澳门华文文学社团与文学发展[D];暨南大学;2001年
5 崔丹;战争文学《五号屠场》叙事的结构模式和时空机制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1年
6 易小斌;后殖民理论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论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侯深;蔡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纪琳;福克纳研究在中国[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王景强;网络媒体的审美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何国平;王夫之诗学情景论研究[D];湘潭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军;继承与创新——学演现代戏点滴体会[J];文艺研究;1980年02期
2 傅憎享;“猹”是什么?[J];辞书研究;1980年03期
3 袁光;问题的症结在哪里[J];当代戏剧;1980年03期
4 柳风;戏曲传统琐谈[J];当代戏剧;1980年03期
5 贾鸿源 ,马中骏;写《屋外有热流》的探索与思考[J];剧本;1980年06期
6 祝式祖;;红楼辨讹二则[J];红楼梦学刊;1980年03期
7 冯秉纶;英语期中复习的几点建议[J];中国远程教育;1981年02期
8 程功恩;马鞭不是马[J];上海戏剧;1981年04期
9 杨田村;话剧的民族化与多样化[J];中国戏剧;1981年11期
10 李门;话剧不需要民族化吗?[J];中国戏剧;198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长虹;;商业银行如何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2 朱万红;王可定;;基于虚拟现实的分布式交互计算机作战模拟系统[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季白桦;袁修干;;失重状态下人体的运动方程[A];第三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4 翟鹏程;张清杰;袁润章;;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等效弹塑性应力-应变关系的有限元预测[A];计算力学研究与进展——中国力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5 王向阳;顾安忠;朱刚;;用改进的扩展对应态原理计算天然气相平衡[A];上海市制冷学会一九九九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6 李小五;;虚拟条件句逻辑的恰当性[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7 王毓椿;;别具一格的怀人之作——从《诗经》中的《卷耳》和《陟岵》说起[A];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孙富春;张戎军;孙增圻;;双连杆柔性机械手动力学方程的符号推导[A];1996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6年
9 朱文宏;席裕庚;江卓军;;基于虚拟分解的多机械手(指)的协调控制[A];199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10 寿建霞;周建常;;知识视图的描述与生成系统[A];199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黄秀丽;网上流行虚拟婚姻[N];北京日报;2000年
2 刘美玉 朱佩杰;虚拟企业:信息时代企业管理新模式[N];中国保险报;2000年
3 熊峰 郭圣勇;未来十年我国的证券市场[N];中国财经报;2000年
4 ;美存储技术公司推出新品[N];中国电子报;2000年
5 王致诚;虚拟与现实的游览[N];中国交通报;2000年
6 鲍宗豪;互联网:给人类带来新的革命[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彭亮光;虚拟现实技术[N];中国矿业报;2000年
8 主持人 尉文澍 特邀嘉宾 许京生;虚拟饭店与服务[N];中国旅游报;2000年
9 刘继红;从虚拟世界中获得现实效益[N];中国汽车报;2000年
10 解树江;电子商务的内容及优势[N];中国汽车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亚波;基于Internet的图象与建模相结合的虚拟现实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2 李智慧;基于可视化的三维放射治疗计算机模拟系统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3 可向民;IP虚拟交换机实现技术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4 张勇;医学图像可视化技术及其在虚拟骨折手术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5 王国权;车辆平顺性虚拟试验技术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6 钱作勤;内燃机动态热负荷及其虚拟故障的仿真[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7 赵长军;大跨索桁桥初步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8 王大君;鼻腔镜仿真训练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9 马玉芳;基于Internet的大规模定制生产计划系统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10 杨强;基于虚拟原型的产品建模与特征生成方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丽颖;虚拟环境下基于网络的机器人系统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0年
2 钟生海;卷烟厂动力能源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代玉仁;用VRML建造虚拟燕大校园及实现运动实体仿真的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00年
4 刘文艳;基于虚拟现实的Web课件的制作技术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5 胡凡刚;网络文化与教育[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6 毛守焱;基于消息的分布式应用架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7 王双科;虚拟家具设计与制造[D];中南林学院;2001年
8 余勤科;虚拟数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9 丁元斌;模具虚拟制造研究及虚拟NC设备特征库的建立[D];燕山大学;2001年
10 刘晓彬;虚拟数控机床及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1451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145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