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尔库塞审美形式的异在效应
[Abstract]:Aesthetic form is the core of Marcuse's social criticism and aesthetic philosophy, and also the most innovative and characteristic part of his aesthetic philosophy.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econstructs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difference in aesthetic form, and mak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and evaluation of this theory.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B83-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联合;论庄子的机械批判思想——对“圃者拒机”寓言的解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08期
2 黄时进;从传统科普到公众理解科学的哲学背景解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03期
3 李国俊,周宾;全球价值与技术价值观转向[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06期
4 陈传才;文艺理论:面向新世纪的发展趋势[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5 景秀明;论纪录片叙事情节的连接方式[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王坤;西方现代美学与艺术独立理论[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黄世瑜;陈引驰;;窥破意识形态——阿尔都塞派批评家论文学与意识形态[J];学术月刊;1991年02期
8 薛勇民;再论社会进步的动力系统[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2年02期
9 孟建伟;对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片面理解──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文化观及其偏颇[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0 王栋;马尔库塞的“人”的理论浅析[J];运城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孙承叔;;资本与现代性——马克思的回答[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2 刘长江;;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3 谈新敏;宋保林;;论技术创新人文化的价值[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4 田云刚;李卫朝;;对话的和谐意蕴[A];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07年山西省哲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黄皖毅;;单向度的人与人的全面发展——马尔库塞和马克思人学思想比较研究[A];人的基本理论研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基本观点研究”子课题研究[C];2007年
6 荆筱槐;陈凡;;技术不确定性的价值观规约——一种技术价值观的功能剖析[A];第6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梁婷;杨义行;;意识形态论文学理论在20世纪中国的流变及其影响[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海琛;解构与重建—十七年文学中的伦理嬗变[D];吉林大学;2007年
2 王炜;现代视野下的经典选择[D];四川大学;2007年
3 朱美禄;域外之镜中的留学生形象[D];四川大学;2007年
4 唐英;消费时代电视广告审美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张秀萍;环境保护社会制度建构的理论分析[D];山西大学;2007年
6 谢梅;新闻与消费[D];四川大学;2007年
7 汤莉萍;视听媒体新变革[D];四川大学;2007年
8 刘丹凌;苏珊·桑塔格新感受力美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郝永华;作为表征的文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进;文学与“文化革命”: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学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金鹏;王实味文艺思想研究:1940-1942年[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叶美芳;哈贝马斯科学技术理论初探[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3 吕红;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之批判[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尚明;实践与人的全面发展[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5 曾鹏程;现代科技对人的素质塑造作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6 赵蕾;刘醒龙小说中的文化品格[D];南昌大学;2007年
7 王永秋;意识形态领导权:一个理论和实践的重大问题[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冯治国;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李爱国;论“主导产业”的价值与文化功能[D];山西大学;2007年
10 蒲海燕;效率、公平与人的发展[D];山西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首映;雅的本质与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5期
2 周祖谦;试论文学反映的审美形式[J];河北学刊;1987年06期
3 徐恒醇;审美形式与人的形式感的形成[J];文艺研究;1989年03期
4 花建;;历史片:不断创造丰富的审美形式[J];文艺争鸣;1989年01期
5 张中良;;理性意蕴的审美形式——老舍长篇小说系统观之五[J];唐都学刊;1991年02期
6 胡师亚;;残缺美试探[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1年03期
7 胡师亚;;残缺美试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1991年03期
8 邹元江;试论作为审美对象的艺术形式的审美层次[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2年04期
9 邹元江;;试论作为审美对象的艺术形式的审美层次[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10 邓清源;中国现当代诗化小说的审美形式[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音宣;;简论音乐接受美学的特点[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2 汪尚麟;;文字形创意法[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3 秦秋田;;寄语:与时俱进的中国小说研究[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4 高建平;;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美学[A];“美学与当代生活方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健;;现代男装设计中柔情元素初探[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永国;寓言:本雅明的废墟哲学和破坏美学[N];中华读书报;2000年
2 王雪瑛;作家能用小说来做什么[N];文学报;2001年
3 南京大学博士生 赵琨;摄影文学的身份所在[N];文艺报;2001年
4 赵宪章;也谈思想史与文学史[N];中华读书报;2001年
5 李运抟;新时期的文学与文化(文论天地)[N];人民日报;2002年
6 唐宏峰;现代西方美学研究的新收获[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中国陶艺扮演什么样的角色[N];北京日报;2003年
8 仲呈祥;幽默进取 笑对人生[N];光明日报;2003年
9 李学英;让凝固的音乐飞扬[N];人民法院报;2003年
10 林兴宅;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文艺学方法论创新[N];文艺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海静;审美自由论[D];复旦大学;2003年
2 巫晓燕;审美现代性视野下的中国当代都市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林坡;论辛稼轩词的美学内涵[D];郑州大学;2000年
2 刘勇强;“三言”与《十日谈》叙述艺术比较论[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陈永平;八十年代喜剧精神的特质和艺术表现[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4 鲍懿喜;消费文化视野中的设计与社会[D];苏州大学;2003年
5 石舞潮;有意味的形式——近体诗格律与中国传统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6 宋卫红;审美视域中的意识形态[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杨颖;符号·情感·形式[D];河北大学;2005年
8 彭娟;论言语幽默的制笑机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曹芳芳;论民间小调《绣荷包》的传统艺术风格及其审美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董冰;中国传统象征性图式与现代壁画[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497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149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