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通视阈中的美学嬗变——回望美学30年
[Abstract]: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definition of sensibility, as the aesthetics in the modern field of vision, sensationalism has its potential theoretical origin and distinc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rough the sense of vision, the 30 years of aesthetic process in the new period show the evolution and deduction of the three stages: caressing humanity, being smooth with people, feeling and amusing temperament, permeating life, touching the world, and reaching to the same time. The gradual opening towards human nature, life and the world constitutes its aesthetic features. Taking sensuality and fusion as two wings and taking the world of modern sexual life as the object of concern, the theory of sensuality and communication directly faces the perverse environment brought by the differentiation of modern society, and attempts to provide a way of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for the differentiated knowledge model, cultural identity and social group.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友峰,岳介先;美学研究的精英立场与大众立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刘锋杰;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四问题[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章远;;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审美意向[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邓新华;传统批评中“比物取象”的诗性言说方式[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周晓痴;试论美育的情感性[J];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6 汪正龙;马克思早期美学中的感性论思想[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徐燕,王慧;开花的树——评鲁枢元教授的文艺学研究[J];人文杂志;2004年02期
8 孙旭;“三言”中情爱女性人格结构探微[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9 夏中义,张蕴艳;李长之学术人生素描[J];社会科学;2003年09期
10 曾军;一段问题史:巴赫金的对话思想与中国的文学主体性问题[J];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唐圣;;论美学的边界[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波;先锋及其语境: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周兴华;茅盾文学批评的“矛盾”变奏[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马永生;怨妇母题与20世纪中国小说[D];山东大学;2006年
4 赵黎波;新时期文学批评的启蒙话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O@同壮;庄子与中国现代美学[D];暨南大学;2007年
6 李必桂;艺术作为存在的根本发生[D];武汉大学;2004年
7 马莉;运动技术理念的隐喻与诠释[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8 刘芳;诗歌意象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谷鹏飞;应用美学学科模式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
10 詹玲;被规训的历史想像[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惠;《牡丹亭》舞台传播相关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8年
2 李敏;现代展示设计的民族化审美追求[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邵洁;音乐欣赏过程中幼儿的情感体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刘金玲;中国古典美学基本特征的现代阐释[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海青;批判的价值——休谟哲学的反形而上学倾向[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许宏香;“味”:古典美学范畴中感官用语的个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7 胡宗勇;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美学热的缘起[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筵莉;“美学”概念在中国近代的缘起与演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艳;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育整合的教学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唐圣;论美学与哲学的边界[D];新疆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866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186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