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回归美学的感觉学原意──关于建构体验美学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08-16 18:29
【摘要】: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批判触及了实践美学的弱点,但其本质也存在局限性。两者的研究倾向表现出一致性,即都是从社会学、文化学、人学的角度来探讨问题,偏离美学的感觉学原意,使中国美学的研究走入了困境。应回归美学原意,从体验的角度建立一种体验美学。
[Abstract]:The criticism of post-practical aesthetics touches on the weakness of practical aesthetics, but its essence also has its limitations. The research tendency of both shows consistency, that is to say, it is from the angle of sociology, culturology and humanology to discuss the problem and deviate from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aesthetic sensibility, which makes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aesthetics into a dilemma. We should return to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aesthetics and establish an experiential aesthe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广智;;古代西方历史理论三题[J];史学史研究;2007年04期

2 曾鹏程;龙佳解;;技术主体素质与技术理性的超越[J];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12期

3 靳涛;周冰;;经济转型研究的政治经济学回归[J];经济学动态;2007年08期

4 宋劲松;;和谐社会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23期

5 白立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衡水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林岗;;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范式的基本特征[J];经济学动态;2007年07期

7 王牧;;犯罪概念:刑法之内与刑法之外[J];法学研究;2007年02期

8 范虹;;论我国大学生消费伦理意识的培养[J];云梦学刊;2007年06期

9 钟全宏;陈青;孟峰年;张建华;;人类生存环境与体育发展[J];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10 王超航;;论科学发展观的和谐性[J];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骆东风;;中小学教师管理中两难问题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2 邹小站;;华夷天下的崩溃与中国近代思想的变迁[A];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第二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盛雪艳;;贯彻科学发展观 加强学术交流 促进科技人才全面成长[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4 胡振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上海社会科学院第三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江沛;;近代天津娼业结构述论[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卷)[C];2002年

6 宋月红;;毛泽东与新中国国家结构形式问题的解决[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永君;王晓书;;建国初期毛泽东利用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思想[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凤琦;;中国现代化特征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邹小站;;华夷天下的崩溃与中国近代思想的变迁[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10 姜义华;;挑战中国:现代性三重奏[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苑;才子佳人小说:从一种新小说类型到一种新文学样式[D];复旦大学;2007年

2 唐珂;国际需求与中国就业[D];吉林大学;2007年

3 丁培卫;现代性视野中的新感觉派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叶文忠;基于集群式创新优势的区域国际竞争力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5 李伟;法官解释确定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龚晓宽;中国农村扶贫模式创新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白希;民族区域自治模式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惠立新;第三配置与中国企业信用重构[D];武汉大学;2006年

9 杨志兵;高等学校薪酬制度与薪酬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10 张留建;新经济时代的柔性生产方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芬;1996-2000年中国妇女研究的状况及特征[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2 申婷;关于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3 王琦;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探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4 陈平;论非法人组织民事主体的制度构建[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5 李广良;论埃尔斯特的方法论个人主义[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张俊;邓小平协调发展思想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李忠华;山东省竞技体育的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铁;“写实”与“实写”[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9 毛英;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10 张毅斌;关于FOB下托运人法律地位若干问题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立斌;实践论、后实践论与美学的重建[J];学术月刊;1996年03期

2 吴炫;中国当代美学建设的三个问题──兼谈否定主义美学对实践和后实践美学的超越[J];文艺理论研究;1999年04期

3 彭富春;“后实践美学”质疑[J];哲学动态;2000年07期

4 章辉;论审美活动与超理性追求——兼评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超越[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5 杨春时;对《“后实践美学”质疑》的质疑[J];哲学动态;2001年01期

6 张玉能;主体间性是后实践美学的陷阱——与杨春时教授商榷[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周均平;关于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论争(笔谈)[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8 孙盛涛;有关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思维方式的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9 李世涛;后实践美学与实践美学的批评与反批评——从对立、排斥走向对话、汇通之二[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10 章辉;论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争[J];文学评论;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玉能;;实践美学与现代性[A];“美学与当代生活方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杨春时;;美学要抗争现代性的重压[A];“美学与当代生活方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成纪;;重新认识中国当代美学中的自然美问题[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张奎志;;体验美学:当代美学的一种可行性选择[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陆扬;;关于后现代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丕显;;后实践美学析疑[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刘士林;生命美学:世纪之交的美学新收获[N];光明日报;2000年

2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张法 章辉;追问美的真相[N];社会科学报;2003年

3 朱水涌;超越前现代与现代的紧张[N];文艺报;2003年

4 海南师院 毕光明 海南大学 耿占春 海南大学 萌萌 厦门大学 杨春时;海南学术——栖居在天涯海角[N];社会科学报;2004年

5 杨春时;中国美学的主体间性转向[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维山;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中国当代美学[D];山东大学;2007年

2 胡友峰;康德美学中自然与自由观念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贺季方;实践美学:历史选择与现实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梁玉水;实践美学与认知美学作为科学研究纲领——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与当代中国美学状况阐释[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1868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1868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5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