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历史回顾与得失研判

发布时间:2018-10-12 15:19
【摘要】:《中国美学全史》五卷本是笔者参与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创构的一项重大学术工程。任何有价值的创构都必须建立在学术史的全面回顾与审慎反思之上。笔者以已经出版的十余部中国美学史为研究对象,从如何理解"美学"概念,确定美学史的研究范围和叙述重点、如何理解"美"的统一规定性及"中国古代美学精神",如何理解中国美学发展的历史分期三方面,仔细研判、简要阐述了诸种著作的观点和做法,坦诚比较了这些不同观点及其得失,并从哲学美学与文艺美学的关系、超功利审美与审美功利主义的关系、合理的叙述结构和评述方式、纵向照应与横向顾盼、是立足于单干还是满足于合作等方面阐述了美学史书写中应当处理好的五个技术问题。
[Abstract]:The whole History of Chinese Aesthetics is an important academic project in which the author participates in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creates the discourse system of Chinese style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Any valuable creation must be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review and careful reflection of academic history. The author takes more than ten published Chinese aesthetic history as the object of study, from how to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aesthetics", determine the research scope and narrative focus of aesthetic history. How to understand the unified stipulation of "beauty" and "the spirit of ancient Chinese aesthetics", how to understand the three aspects of historical divis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esthetics, and how to study and judge carefully, and briefly expound the viewpoints and practices of various works, This paper frankly compares these different viewpoints and their gains and losses, and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ilosophical aesthetics and literary aesthetic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er-utilitarian aesthetics and aesthetic utilitarianism, the reasonable narrative structure and the way of comment, and the vertical reference and horizontal looking forward to the relationship, This paper expounds five technical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dealt with in the writing of the history of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上海政法学院美学研究中心;
【基金】:笔者主持的“2016年上海市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出版工程项目”《中国美学全史》五卷本的前言,单独刊发时略有删节
【分类号】:B83-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美学史研究的定位[J];文艺理论研究;2000年03期

2 张节末;作为文化形态的中国美学史——评陈炎主编《中国审美文化史》[J];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3 毛宣国;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对象与方法[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5期

4 张节末;中国美学史写法之我见[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黄念然;中国美学史研究的现状及反思[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黄柏青;著作春秋——中国美学史著作概况研究[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吴功正;建构中国美学史的学科体系[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陈雪虎;;整体逻辑及其问题——评张法《中国美学史》[J];文艺研究;2006年02期

9 黄念然;;中国美学史研究的三大困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8期

10 陈立群;;理论还是文化: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未来走向[J];社会科学家;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沫若;;致中国美学史资料编选组(一函)[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2 朱存明;;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形态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吴功正;;郭沫若——中国美学史研究的世纪型开拓者[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4 王向峰;;谈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学史的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张法;;中国美学史五题[A];东方丛刊(2001年第1辑 总第三十五辑)[C];2001年

6 祁志祥;;中国美学史研究的观念更新及路径创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甲斐胜二;石其琳;陈顺智;;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绪论》译后记[A];东方丛刊(2003年第3辑 总第四十五辑)[C];2003年

8 ;全国美学会议继续举行学术报告会并对美的本质、中国美学史等问题进行座谈[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9 陈炎;;有别于“审美思想史”和“审美物态史”的“审美文化史”[A];东方丛刊(1998年第2辑 总第二十四辑)[C];1998年

10 王建疆;;中国美学中的自调节审美理论[A];东方丛刊(1993年第2,3辑 总第六辑)[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赵建军;中国美学史的幻象世界[N];光明日报;2012年

2 朱平珍;美学要关注人生关注艺术[N];文艺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伍霞;魏晋南北朝“形神之辩”与美学的发展[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666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2666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e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