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精神的”掌握方式之异读歧见
[Abstract]:Marx's view on the connotation of "practical-spiritual" mastering mode determine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ss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other mastering methods, and becomes the core and "focal point" of the debate on the way of mastering the world. All kinds of different reading differences have some reasonable points, but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connotation, mainly due to the lack of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research methods.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孟伟哉;;关于艺术创作中的形象思维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01期
2 朱兰芝;论马克思关于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问题──兼及美学的误解和误解后的美学[J];齐鲁学刊;1996年01期
3 杜东枝;论对世界的艺术掌握方式[J];思想战线;1984年02期
4 周来祥;论马克思关于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J];文史哲;1983年06期
5 孙占国;;马克思论掌握世界方式问题[J];学习与探索;198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唐青才;朱德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的德育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周云水;;从《礼仪问答写卷》看吐蕃伦理文化与儒家伦理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赵天宝;;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刍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7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8 周进军;;论民事司法两效背离的柔性契合——从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切入[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9 王浩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体性原则[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王兆良;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历史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军;杨萍;;本体思维的伦理转型与生态价值观之确立[A];伦理视野下的社会发展——第17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薛桂波;;科学精神与伦理精神[A];伦理视野下的社会发展——第17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樊浩;;“生态文明”的道德哲学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晏辉;;论中国伦理学的三种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张效羽;;隐私权的道德困境及其化解——论公法隐私权与私法隐私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周怡;;文本建构过程的竞争:行动者、关系和制度——转型经济中的“地方社会”模型(以温州“农民建镇”为例)[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9年
7 徐卫红;;黑格尔国家神话中的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李道刚;;中国传统人权观念再探——一个比较法文化的视角[A];北京国际法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陈涯倩;;试论共同体的宗教本质[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陈涯倩;;召唤与职业:评韦伯对基督教职业观的理解[A];“宗教、道德与大学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范园园;我国行政程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秦璐;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杨小强;对我国资格刑的分析与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黄涵华;完善我国监外执行法律监督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丛大川;是哲学的掌握方式,还是科学的掌握方式——谈“唯物辩证法”的学科性质[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2 周来祥;论马克思关于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J];文史哲;1983年06期
3 庄锡华;人类对世界的艺术掌握研究述评[J];江苏社会科学;1993年04期
4 马俊峰;评价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J];人文杂志;1993年03期
5 夏放;独辟蹊径的《艺术掌握论》[J];大舞台;1998年01期
6 杜东枝;论对世界的艺术掌握方式[J];思想战线;1984年02期
7 胡家祥;人类掌握世界的基本方式[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8 潘显一;论“宗教的”掌握世界的方式[J];宗教学研究;1995年03期
9 邢煦寰;;艺术掌握方式主体与艺术掌握方式客体的独特价值关系[J];中国书画;2006年01期
10 李希凡;;《艺术掌握论》序[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1998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晓英;;弘扬延安精神 增强“问题意识”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A];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方诗铭;刘修明;;“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坚持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拓者郭沫若的正确道路[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3 姜佑福;;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质”看当代中国“理论创新”的主题[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4 董瑞华;;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5 黄书进;史国枫;;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实践探索与创新发展[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6 赵会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开展钱币研究工作[A];中国钱币论文集[C];1985年
7 邹昆辉;;建国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A];陕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许兴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繁荣发展我国理论经济学——兼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历史使命[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杨柄;;毛泽东的《讲话》——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与文艺理论的完美交融[A];抗日战争与延安文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董瑞华;胡德平;;中国公共经济学研究的马克思主义视野——论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公共经济学的研究[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拴乾;马克思主义的光辉篇章[N];新疆日报(汉);2001年
2 西安市委常委 杨殿钟;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辉的重要文献[N];陕西日报;2007年
3 曹宣;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思想[N];潮州日报;2007年
4 连小芳邋王健;纲领性文件带领中华民族阔步前进[N];宁夏日报;2007年
5 中共常德市委常委、秘书长 刘明;实践是个大问题[N];常德日报;2009年
6 奚广庆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人”的时代高度[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阮直;经典的阅读[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8 陇东学院 高新民;试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实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关系[N];陇东报;2011年
9 实习生 王姣玲;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的生长点[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政治学所 王一程;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保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富文;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陈爱萍;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童贤成;论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整体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魏连;胡绳与马克思主义[D];山东大学;2011年
5 李兴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演进规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杨茜;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先进文化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李庆喜;胡绳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张志勇;人与制度的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杨宏伟;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与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炜;推动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0年
2 郭栋;在新的历史时期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方向研究[D];中北大学;2010年
3 杨宇晓;刘少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4 詹乐;我国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5 李双套;伊格尔顿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以及启示[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6 曹俊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的丰富和发展[D];西华大学;2011年
7 宿秀平;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舒平洋;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视野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9 袁启文;论马克思人权思想[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鲍福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评析[D];黑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668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266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