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莱辛的美学名著《拉奥孔》
[Abstract]:Lessing's famous aesthetic work La O'kon has played a great role in promo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German national litera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uropean realistic literature as a whole. However, in the case of plastic arts, La O'kon 's view is very conservative. Lessing's division of the boundary between poetry and painting is not only too absolute, but also extremely one-sided. Its theoretical defects are characterized by over-emphasizing the superiority of poetry and exaggerating the limitations of painting, and more accurately speaking, In order to emphasize the superiority of poetry and exaggerate the limitations of painting. If Lessing opens the way to realism for poetry and the literature of Europe by dividing the boundary between painting and poetry, then this division is a theoretical barrier to the development of plastic arts.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所
【分类号】:B83-09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徐庆年,王达敏;钱钟书与休谟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陈祥明;论科学美及其美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4 王金龙;生活经验转化为审美经验的心理功能分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5 李淑言;结构主义对美国文学研究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6 李剑;论比较教育的目的性与审美性[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7 王一川;通向中国现代性诗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李军学;论喜剧艺术的本质[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陈吉猛;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审美主义倾向论略[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邓双林;论音乐美的纯粹性——对音乐本质的思考之三[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av本;;以屈原为例:西方浪漫主义阐释的有效性问题[A];中国楚辞学(第六辑)——2000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2 王桂妹;;诗与画的超越与界限——对闻一多《秋色》的另一种解读[A];2004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凯;儒家元典与中国诗学[D];四川大学;2002年
2 田春;审美知觉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3 胡泓;从他者到他们[D];河南大学;2003年
4 向宝云;曹禺悲剧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于东晔;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D];苏州大学;2003年
6 钟锡南;金圣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郎晓玲;十八、十九世纪中英鬼小说主题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8 郑国庆;落幕[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9 肖剑南;东有启明 西有长庚——周氏兄弟散文风格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10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巍;“主体性”视野下的康德、克罗齐美学思想[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冯巩;相声艺术创新的探索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谭艳红;夏目漱石和传统文化[D];湘潭大学;2001年
4 孙宁;“文气”的生命内涵与美学意蕴[D];西北大学;2002年
5 王美钦;写实油画技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
6 余学玉;由理性向非理性过渡的桥梁[D];安徽大学;2002年
7 张鑫;爱伦·坡短篇小说的现代性[D];湘潭大学;2002年
8 张同铸;叙事性意境及其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袁继灵;三曹及其诗歌[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郭章容;论音乐与菲茨杰拉德的创作[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放;评莱辛的美学名著《拉奥孔》[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张德文;;《拉奥孔》及其诗画异质说[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方霞;;试论莱辛与宗白华诗画观的异同[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01期
4 毛萍;莱辛诗画理论刍议[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5 王晓亮;;诗画之辩——莱辛《拉奥孔》的启示[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6 延新燕;;试从《拉奥孔》看莱辛的美学观[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王可平;;试比较莱辛和罗丹在“丑”问题上的美学观点[J];学术论坛;1983年05期
8 张木荣;略评莱辛《拉奥孔》的美学观[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9 刘天华;;《拉奥孔》与古典园林——浅论我国园林艺术的综合性[J];学术月刊;1982年10期
10 黎风;叔本华关于“拉奥孔”研究的美学意见[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宁;德意志造型美学中的古典意识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纪波;论席勒对莱辛人性论的超越与发展[D];云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700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270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