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善美”探源
[Abstract]:As the core concept of Chinese culture, truth, goodness and beauty are concerned by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e, seeking truth in philosophy or science, seeking good in ethics or religion, and seeking beauty in art are the eternal topics concerned by thinkers. Western cultural tradition tends to un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into empirical science and epistemology, while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in China tend to unify their relationship to ethicism or ontology. Modern Chinese scholars hope to unify these three concepts with ontology and life theory, and this paper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se efforts.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德勇;论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及其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中的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沈跃春;冯友兰对“大全”悖论的消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郭淑新;神秘主义:一种哲学的“境界”和“方法”——论冯友兰对神秘主义的诠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谢树放;;试谈儒家之中、仁、和及三者关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胡军;知识论与哲学——评熊十力对西方哲学中知识论的误解[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李继兴;关于应用哲学平衡论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赵敦华;孔子的“仁”和苏格拉底的“德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徐通锵;思维方式与语法研究的方法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杜闻;论西方古代民事诉讼证明标准[J];比较法研究;2001年04期
10 吴学国;佛教唯识思想与儒家心学本体论[J];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晓平;;冯友兰境界说的方法论评析[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世清;;“天人合一”与对称逻辑——从冯友兰中西逻辑观看逻辑学的发展方向[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世清;;“天人合一”与对称哲学——从冯友兰中西哲学观看中国哲学的发展方向[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赵敦华;;道德形而上学体系之内外[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三)[C];2004年
5 郭齐家;储朝晖;;儒学与中国大学精神[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三)[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震;法价值哲学导论[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李刚;道治主义政治文化及实践[D];西北大学;2001年
3 王荣国;明清时代的海神信仰与经济社会[D];厦门大学;2001年
4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戚业国;民间高等教育投资的跨学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7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王文滋;胡绳晚年学术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9 黄剑波;“四人堂”纪事——中国乡村基督教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10 钟永平;华人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及其文化基础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军;试论韩非的帝王之术——韩非管理心理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东;《孟子字义疏证》发微[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蒋斌;《论语》与《道德经》的美学精神之比较[D];扬州大学;2001年
4 李近远;中医学基础理论形成过程的历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刘敏;语言交际与中西文化差异[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李雁飞;“大地的哲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白玲玲;清末民初上海市民的社会生活及社会观念变迁——兼谈大众文化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8 张秀玉;儒道人性论与治国理论的关系[D];西北大学;2001年
9 黄珊;回归自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莫秀珍;王夫之的民族文化观[D];湖南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俊;;论西方现代哲学美学思想的主题——以晚期海德格尔诗意的思想为例[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2 郭勇健;;美·审美·艺术——与王祖哲先生对话[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艳艳;先秦儒道身体观及其美学意义[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芳;理查德·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吴海伦;观:中国传统的审美方式[D];武汉大学;2005年
3 李长虹;天地有大美而不言[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周健;庄子美学的本体论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谢盛华;庄子生命美学思想理论体系结构探微[D];贵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700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270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