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二十世纪中国美学方法论的流变——兼论生态学方法的美学研究可能性

发布时间:2018-10-16 13:39
【摘要】:本文梳理了二十世纪中国美学研究方法的变化过程,指出每一次研究方法的变化,都使美学研究向前推进一步。二十世纪末我国美学研究中出现的生态美学,就是生态学的方法在美学研究中的具体运用。它在吸收前面美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美学研究进行了新的探索,拓展了美学研究的领域。
[Abstract]:This paper combs the changing process of Chinese aesthetic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20th century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change of each research method makes aesthetic research advance one step further. At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ecological aesthetics appeared in the aesthetic research of our country, that is, the concrete application of the ecological method in the esthetics 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absorbing the previous aesthetic research methods, it makes a new exploration on aesthetic research and expands the field of aesthetic research.
【作者单位】: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世纪文学理论发展趋向研究”(01BZW09)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赵昶灵,郭维明,陈俊愉;梅花花色之美的美学浅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曹顺庆,支宇;重释文学性——论文学性与文学理论的悖谬处境[J];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4 王旭晓;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异同——对以艺术教育取代美育现象的一点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陈望衡;自然至美论[J];河北学刊;2005年01期

6 张弓;;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7 肖建华;从实践美学与生命美学的论争和汇流看当代美学的建构[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刘士林;“我能够期待什么”——论审美价值的本体论承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9 张宜书;论技术美与艺术美[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10 吉新宏;多元调适:李泽厚美学的理论性格[J];宁夏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宋妍;;对李泽厚“人的自然化”与“情本体”的质疑[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季;城市土地利用分析[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2 汪海霞;身背十字架的道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黄晖;论中国现代小说批评的实践性品格[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林沙;中国广告原型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张弓;历史视野中的实践美学[D];复旦大学;2007年

6 刘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论纲[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7 杨庙平;《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8 朱新卓;本真生存与教育[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李杨;凤凰电视文化现象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10 张云;中国会计文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月;转型期的中国当代审美文化[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2 赵博;数学美与中学数学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占建青;大众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哲学思维方式[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4 朱荣贤;论技术美及技术产品的怡人化设计[D];广西大学;2004年

5 柯扬;影响音乐创作的四个文化因素及其相互关系[D];中央音乐学院;2004年

6 张斌;论审美惯性[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霍九仓;蒋孔阳文艺美学思想评述及其当下之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陈思;论文学史哲学与文学史模式[D];四川大学;2005年

9 郑仪东;多面的文学[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杜晓沫;当代中国审美发生研究述评[D];吉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家梅;言意之辩与中国美学[D];暨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友峰;康德美学方法论的当代解释[D];安徽大学;2003年

2 王海涛;从刘熙载到王国维——兼论中国传统美学的近代转型[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2745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2745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4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