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莱布尼茨的理性主义美学思想
[Abstract]:As the founder of German rationalism aesthetics, Leibniz's aesthetic thought is based on the philosophical system of monism. Starting from the monologue of "prefixed harmony", he argues that the essence of beauty lies in harmony and order, and that the origin of beauty comes from God's prearranged arrangement, thus introducing the cause of purpose in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beaut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stablish a connection between the perceptible image and the rational world, and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epistemology of monologue, expounds that aesthetic sense belongs to both clear and confused cognition and is a kind of "chaotic perception", which has the meaning of knowing what it is and not what it is. The pleasant but not utilitarian characteristic establishes the position of aesthetics in the epistemological system and has a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aesthetics of Baumgardon and Kant.
【作者单位】: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B83-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炳杰;申育林;;论欧洲合唱艺术的“和谐美”[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蒋大椿;历史与人的意志支配的实践[J];安徽史学;2004年01期
3 张玉能;英国经验主义美学论审美趣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高瑞霞;;赫尔德对启蒙理性的反思[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谭炯玲;;自我意识问题的哲学意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6 李艳娟;;浅析德国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重叠的原因[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1期
7 杨巧蓉;;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新探——以“自然权利”为视角[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8 孙慕天;文明的理论和对现代文明的反思[J];北方论丛;2001年03期
9 张晓华;;尼采的现代性批判与西方文化范式的转换[J];北方论丛;2009年02期
10 徐翔;;符号的生产与“符号场”[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孙斌;张艳芬;;谁之道德与何种现代化——儒家道德与现代化问题[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凤才;;和谐发展: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3 智广元;;老子之“道”与现代科学[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4 孙成竹;;浪漫主义:马克思哲学的重要思想史资源[A];“马克思与浪漫主义传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春花;论信仰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成山;历史与自由[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杨硕;进化心理学的人类学哲学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8 吴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杨晓;形式反思的抽象方法[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石健;靳以综论[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昕;《道德情操论》的行为合宜性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段艳;论休谟史学[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薇;试论欧洲启蒙运动中的“科学创新”概念[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施蕾;现代性的漂浮[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淼;高科技异化及其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林硕;从《四库全书》与《百科全书》比较透视十八世纪中欧文化差异[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博;公意帝国[D];西南大学;2011年
8 景续晖;卡西尔符号人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徐俊;恐怖电影背后的文化价值[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马碧霄;韦伯对唯物史观的批判与唯物史观的当代性问题[D];复旦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连喜;对莱布尼茨感觉经验观点的考察[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2 章万林;论莱布尼茨的辩证法思想及其历史意义[J];沈阳大学学报;1990年01期
3 袁定基,华少库;论莱布尼茨以及孟德斯鸠和卢梭的“中国观”[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5期
4 王致钦;试论莱布尼茨对经验论和唯理论的综合[J];哲学研究;1996年07期
5 王汝发,李德生;关于“《周易》、莱布尼茨与中国古代数学”若干史实的注记[J];殷都学刊;1997年04期
6 李少兵;;莱布尼茨思想与当代伦理当代科学讨论会综述[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05期
7 季岸先;关于莱布尼茨天赋观念说的再认识[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李存山;莱布尼茨的二进制与《易经》[J];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03期
9 段德智;试论莱布尼茨和谐学说的理论特征——兼论其与中国阴阳和谐学说的根本差异[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季岸先;对莱布尼茨天赋观念说的再认识[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少兵;;数学、物理学及形而上学的分立与统一——莱布尼茨实体学说剖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杨关玲子;;物理或神恩:自然的两种面孔——莱布尼茨自然观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3 朱新春;;批判性思维与科学发现——以莱布尼茨为例[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4 齐敬;;莱布尼茨对笛卡尔唯意志论的批判[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5 刘钢;;莱布尼茨与德国的现代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崔增宝;;德勒兹或单子世界的复魅[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萧鉀父;;东西慧梦几时圆?——世纪之交的文化寄语[A];时代与思潮(6)——中西文化与20世纪中国哲学[C];1998年
8 樊明亚;;意愿逻辑[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9 李娜;;从语言发展的观点看逻辑学[A];第三次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翟廷th;;《周易》的卜筮迷信与科学智慧[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贺 李少兵;莱布尼茨思想的当代活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李文潮 德国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莱布尼茨档案中的“中国文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吴童立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莱布尼茨本体论勾勒世界图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本版辑文 晓慧;莱布尼茨及其哲学思想[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5 刘钢;莱布尼茨的思想与中国[N];学习时报;2007年
6 王渝生;“万能大师”莱布尼茨[N];大众科技报;2004年
7 王渝生;“万能大师”莱布尼茨[N];大众科技报;2004年
8 王渝生;“万能大师”莱布尼茨[N];大众科技报;2004年
9 王渝生;“万能大师”莱布尼茨[N];大众科技报;2004年
10 王渝生;“万能大师”莱布尼茨[N];大众科技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杨静;论莱布尼茨的科学观[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吴童立;莱布尼茨论统一性:观念、实体、现象[D];南开大学;2010年
4 任瑞芳;常微分方程理论的形成[D];西北大学;2008年
5 刘克苏;大全若缺[D];中国人民大学;1998年
6 周燕;法国耶稣会士兼“国王数学家”李明及其《中国近事报道》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程志波;科学发现中的学术主权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8 刘同辉;中体而西用,返本以开新—中西人格心理学思想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国豫;技术伦理学的理论建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贾小勇;19世纪以前的变分法[D];西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薪;莱布尼茨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田俊;莱布尼茨物理学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3 李伟纳;莱布尼茨的神义论[D];复旦大学;2009年
4 黄金龙;论莱布尼茨的单子“前定和谐”观念对胡塞尔交互主体性思想的启示[D];兰州大学;2013年
5 王焕菊;论莱布尼茨对经验论与唯理论的融合[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彭华;莱布尼茨对儒学与基督教神学的会通[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芳;莱布尼茨的和谐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栾林;莱布尼茨单子论及其意义[D];辽宁大学;2009年
9 熊思呐;莱布尼茨实体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许智平;侦查假设与可能世界理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791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279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