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审美乌托邦功能研究——从法兰克福学派谈起

发布时间:2018-10-18 12:08
【摘要】:对于人类来说,不管是否意识到,也不管是否愿意承认,审美乌托邦永远是挂在心头上的一盏不灭的明灯。审美不仅只是因作为人类心灵的家园而具有永恒的魅力,更主要的是,审美能够安抚人类贫瘠的心灵;而且,它还能引领人类在艰苦的环境下保持高昂的斗志和乐观向上的心态,使得人类的精神情操保持在一个较高的位置上。这能保证人们在面对险恶的环境下不至于丧失追求幸福的信心。
[Abstract]:For mankind, whether or not it is aware or willing to admit it, aesthetic utopia is always an everlasting lamp hanging in our hearts. Aesthetics is not only because of its eternal charm as the home of the human mind, but also because of its ability to appease the poor human mind. It can also lead the human beings to maintain high morale and optimistic attitude in the difficult environment, so that the human spirit remains in a higher position. This ensures that people do not lose confidence in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in the face of dangerous circumstances.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琛;;禁止知识产权滥用的若干基本问题研究[J];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12期

2 张和平;论马尔库塞的艺术形式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林科吉;马尔库塞的艺术功能论初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4 徐春林;黄艳红;;生命哲学与生命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20期

5 芮必峰;人际传播:表演的艺术——欧文·戈夫曼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李永东;现代家族小说的“围城”叙事[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彭启福;宗教、迷信和科学的早期发展管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陈玉玺;知识创新及其认识活动的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潘啸龙;《离骚》“结构”研究论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胡文木;论法治与人性——兼论“人性恶”理论之得失[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思齐;;论辛弃疾的接受美学思想[A];2003中国上饶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肖建华;;“读图时代”的话语方式[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开城;;哲学视野下的文化和海洋文化[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苑;才子佳人小说:从一种新小说类型到一种新文学样式[D];复旦大学;2007年

2 丁培卫;现代性视野中的新感觉派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潘宇鹏;科西克《具体的辩证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闫顺利;过程视域中的发展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07年

5 程现昆;科技伦理研究论纲[D];吉林大学;2007年

6 黄伟;返回艺术的生存之源[D];四川大学;2006年

7 隋少杰;文化传播与艺术的机制性生成[D];四川大学;2007年

8 刘丹凌;苏珊·桑塔格新感受力美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郝永华;作为表征的文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孔祥文;国共两党对中华文化的态度及两岸关系的传统文化底蕴[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院生;论汉画像墓主人正面像的起源及功能[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2 张绍华;诗人之诗:性灵主题与袁枚诗歌的审美特征[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小红;日常交往与人的发展研究[D];延安大学;2007年

4 刘国秋;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公共政策与公平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5 伍敬芳;计算机与互联网术语中的隐喻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6 吴飞飞;当代语境下的文字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炎;东西方游客对中国文化景观的符号认知差异[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8 王漪澜;张力化的处境与处境中的张力[D];南昌大学;2007年

9 杨广林;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10 徐生梅;关怀教师生命:生命教育的深度观照[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基松;当前流行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之一——法兰克福学派[J];哲学研究;1980年04期

2 尤·尼·达维多夫;王克千;;法兰克福学派的形成及其重要的历史阶段[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0年01期

3 于lN;;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人物[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0年01期

4 Я.Γ.佛格列尔;李国海;;七十年代中期法兰克福学派思想发展倾向[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2年06期

5 科拉科夫斯基;张庆熊;;法兰克福学派和批判理论[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2年12期

6 J.墨菲 ,李吟波;艺术与社会领域:法兰克福学派[J];国外社会科学;1984年09期

7 金羽,荣剑;法兰克福学派伦理价值观剖析[J];哲学研究;1985年08期

8 高男;法兰克福学派——关于经典理论的批判述评[J];怀化学院学报;1986年04期

9 刘继;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的批判[J];哲学研究;1986年05期

10 郑杭生;刘继;;法兰克福学派与马克思主义[J];教学与研究;198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沁;;科技批判思潮的实质及其影响[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2 李春青;;“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学理论的新课题[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张国清;;如何挽救他者的事业——福柯和伯林的非理性哲学批判[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朱春艳;陈凡;;社会建构论与技术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A];第6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陈凡;庞丹;王健;;实用主义视野中的技术哲学——实用主义与技术哲学国际会议述评[A];“中国工程技术哲学的繁荣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高峰论坛暨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5年年会会议交流材料[C];2005年

6 汤亚汀;;文化研究语境下的音乐人类学:兼论音乐人类学与音乐学的范式差异[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7 何道宽;;电视利弊的争论,理论于实践[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胡颖;王登勃;;对民间文化产业化建设的若干思考[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刘文江;武文;;民间文化产业化的经济人类学思考——政府导向与市场导向的双维度结构[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于光远;;一个哲学学派正在中国兴起[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文件[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一芳;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传播批判理论(上)(待续)[N];中华新闻报;2000年

2 黄一芳(作者单位: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传播批判理论(中)[N];中华新闻报;2000年

3 黄一芳;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传播批判理论(下)[N];中华新闻报;2000年

4 ;大众文化师生谈[N];中国文化报;2001年

5 冯骥才;地名的意义[N];人民日报;2001年

6 金兼斌;培养公民版权意识[N];人民日报;2001年

7 段钢;以对话和交流来消弥人权观念差异[N];社会科学报;2001年

8 万俊人;现代性:从批判到颠覆及之后[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9 朱国华(东南大学中文系);20世纪理性历险记[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10 张亮(南京大学哲学系);命运的关联[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许大平;日常生活批判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3年

3 施立峻;审美批判与理性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吴友军;批判的人学[D];吉林大学;2004年

5 刘英杰;科技意识形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陈乐;把哲学变为社会批判理论[D];吉林大学;2006年

7 孙利军;作为真理性内容的艺术作品[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8 叶晓璐;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及其存在论视域[D];复旦大学;2005年

9 李云刚;非同一性与艺术:阿多诺的艺术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若尧;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传播批判理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孔翔鸿;艺术的自律与人的解放[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3 邹强;雅典娜之光[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岭;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及其运用的语境化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光文;评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D];内蒙古大学;2004年

6 吴琳;论芒福德的技术哲学思想[D];吉林大学;2004年

7 江怡;法兰克福学派与中国大众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马友平;拯救与回归——本雅明现代艺术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吴玉强;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逻辑[D];河南大学;2005年

10 郑炜君;批判理论观照下的现代教育[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790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2790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6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