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与超越──评潘知常著《中国美学精神》
[Abstract]:Choosing and surpassing-commenting on Pan Zhichang's the Spirit of Chinese Aesthetics. Guan Zailin. Chinese aesthetics has a long history. Professor Pan Zhichang's book "Chinese Aesthetics Spirit" published by Jiangsu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in recent years, based on the past research results, further approaches the true meaning of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B83-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征;世界性的中国美学之路──评潘知常教授的《中国美学精神》[J];南京社会科学;1994年04期
2 云东辉;老树着新花——读《中国美学精神》[J];中国图书评论;1995年03期
3 肖鹰;传统中国美学的当代文化意义[J];北京社会科学;1997年02期
4 陈辉;评朱存明《情感与启蒙──20世纪中国美学精神》[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孙津;现代中国美学的形上学批判[J];文艺研究;2003年01期
6 钟品;新的美学思路和视野——评《中国当代美学》[J];文艺争鸣;1991年03期
7 樊美筠;当代西方学者眼里的中国美学——九五深圳国际美学美育会议一瞥[J];国外社会科学;1996年01期
8 陈勇;释“遇”──中国美学概念分析之一[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9 孙焘;;提升人生境界与“大美育”[J];文艺争鸣;2010年16期
10 高建平;杨玉娟;;美学、美学大会与中国美学的发展[J];文艺争鸣;2010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道一;;中国美学站起来[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阎国忠;;中国美学缺少什么?[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4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王建疆;;中国美学:从主义出发还是从形态出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徐良;;全球化:中国美学的选择与传播[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傅谨;;中国美学面临的三大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刘恒健;;关于美学转型的沉思——新世纪中国美学之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胡家祥;;中国美学的“理”观念述议[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10 宛小平;;美学和中国美学——兼与章启群先生商榷[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伟华;弘扬中国美学精神[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邢红静 苏州大学文学院;在学术文本中建立中国美学精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文字统筹 韩洪刚;西部——中国美学精神的脊梁[N];美术报;2005年
4 邹华;中国美学原点解析[N];美术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马子雷;中国美学如何走上“美的历程”[N];中国文化报;2010年
6 本报见习记者 马寅秋 万李娜;走向世界的中国美学[N];团结报;2010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刘悦笛 整理 秦韵佳;中国美学和艺术:在开放与“中国性”之间[N];中华读书报;2011年
8 李平;中国美学的地方经验和世界价值[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杨晖 李平;“地方经验”:美学研究的重要元范畴[N];文艺报;2005年
10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 刘士林;中国美学的本土经验及未来发展[N];社会科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兴旺;中国美学发生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徐迎新;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学人比较美学观的人类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3 赵建军;魏晋般若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4年
4 张家梅;言意之辩与中国美学[D];暨南大学;2003年
5 杨庙平;《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6 李知;现代视域下的中国传统味论[D];暨南大学;2008年
7 范秀娟;黑衣壮民歌的审美人类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李春娟;方东美生命美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徐林祥;镜与日: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10 金雅;梁启超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凡娟;对中国美学发展现状的几个宏观问题的尝试性探讨[D];山东大学;2010年
2 亓元;中国古典审美接受中的“过度诠释”[D];黑龙江大学;2007年
3 傅千里;管窥中国现代美学对话“美”[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4 邹启峰;尼采与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美学[D];安徽大学;2004年
5 唐善林;启蒙·革命·审美[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6 翁利;试论线条是中国画灵魂之所系[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怀平;在断层和废墟上重构中国美学大厦[D];安徽大学;2005年
8 谭江红;费穆“影戏”观嬗变之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9 安凌中;浅析宋代青瓷色彩文化[D];北京服装学院;2008年
10 刘志浩;“通”范畴与中国古代审美主体论[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807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280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