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审美主义思潮评析
[Abstract]:For Chinese aesthetics and literary theory, the 20th century is a century of estheticism. The aesthetic trend of thought in the new period began from Kant, returned to Kant, and reconverted to the cultural model of western enlightenment modernity, and its value orientation was clear and clear. Many aestheticists devote themselves to introducing aesthetic discourse into the meaning domain of western modern culture. However, the trend of aesthetic thought since the new period is not consistent and unchangeable. It has roughly experienced the enlightenment modernity classical aestheticism of Li Zehou and others. There are three stages in Liu Xiaobo's personal subject theory: irrational aestheticism and postmodern aesthetic culture of consumption ideology.
【作者单位】: 鲁东大学文学院;
【基金】:2007年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项目批号:07CWXZ07) 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课题编号:S07YF30)成果 鲁东大学创新研究团队建设经费资助
【分类号】:B83-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毅;照亮深渊——审美主义批判[J];文艺评论;1989年04期
2 高中华;;自然价值观初论[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3 李明生;;审美境界与走向境界的审美[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1990年02期
4 李明生;审美之境与审美之途[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5 胡河清;;史铁生论[J];当代作家评论;1991年03期
6 于由;无根状态——兼论西方现当代艺术哲学的价值取向[J];九江师专学报;1992年01期
7 刘士林;;古典主义与审美主义批判[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8 王德胜;疏离与承诺──对当今中国文艺的一种文化批评尝试[J];天津社会科学;1994年03期
9 王德胜;“先锋”退场之后90年代中国文艺转型与“市民文化意识”的合谋[J];中国青年研究;1994年04期
10 劳承万;《文明精神结构论》序[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邢建昌;90年代文学理论的发展[N];文艺报;2000年
2 康志刚;重申文学精神[N];湖北日报;2001年
3 刘致榕;审美现代性与审美主义[N];中华读书报;2001年
4 何卫东;“纽约时报书评”及其他[N];光明日报;2002年
5 谈瀛洲(复旦大学);书评与公正有关[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6 陈雪虎;审美与文学[N];学习时报;2002年
7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 陆贵山;社会的现代化与文学的现代性[N];中华读书报;2002年
8 黄卓越;前后七子文学运动与明中晚期社会转型[N];光明日报;2003年
9 石涛 文;喧闹时代的独特声音[N];经济观察报;2004年
10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肖鹰;诗意地栖居在审美主义的白夜[N];社会科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义军;审美现代性的追求[D];暨南大学;2002年
2 叶虎;20世纪后期中国文学思潮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吴先伍;现代性的追求与批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黄晖;现代诗学中的审美主义:中国与西方[D];苏州大学;2003年
5 叶世祥;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武新军;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古典倾向”[D];复旦大学;2004年
7 刘水平;大众文化:意义的生成与理论的张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顾梅珑;审美主义及其在西方19世纪以来文学中的流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红军;共生与互动[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丽丽;都市里飘逸的灵魂[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曹元华;西方结构主义叙述学的嬗变及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侯春菊;艺术拯救人生[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自红;现代性的困惑[D];暨南大学;2002年
5 包颖;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著现代文章[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帅彦;忧患与焦虑纠结的灵魂[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汪伟;汪曾祺论[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剑萍;当代大众文化的美学阐释[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海霞;康德“趣味”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长中;回归文学本位的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88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288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