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汾河流域自然美变迁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10-23 19:02
【摘要】:汾河流域自然美的变迁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史,经历了对自然的崇拜、征服、自然的报复,人们终于懂了与自然和平相处,共生共荣,自然是人类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在"家园意识"的指导下,惟有通过"返乡"回归家园,人类才能"诗意地栖居"于大地。对汾河流域自然美变迁的思考,可以促进我们更好的解决汾河流域自然环境问题,营造好的生活环境。
[Abstract]:The vicissitude of natural beauty in the Fenhe River Basin is a long-term, historical,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sult of the joint action. It is a history of chan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fter experiencing the worship, conquest, and revenge of nature, people finally understand how to live in peace with nature. Symbiosis and common prosperity, nature is the material basis of human development, but also the home of human survival. Under the guidance of "home consciousness", only by returning home, can human beings "live poetically" on the earth. The reflection on the changes of natural beauty in Fenhe River Basin can promote us to solve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problems and create a good living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2011年山西省研究生创新项目(104051)
【分类号】:B8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宇辉,苏红珠;历史时期的汾河水利及其水文变迁[J];山西水利;200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林颐;;“自我”的两个维度——读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李霞;论儒道生命观的理性精神及其历史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王列生;主体缺席的概念晚餐——关于当代文学批评失态的一种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7 方军;海德格尔的真理观——兼谈一种思维方式的革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杨丽萍;;论教师实践知识及其彰显[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胡沫;张加明;;走在生存向存在途中的人的意义世界[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10 潘德荣;诠释学:从主客体间性到主体间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廖全京;;存在之镜与幻想之镜——读阿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4 邓俭;;自我生存之“无”的突破——解读《野草》中的存在之思[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金才;;中日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隔膜[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6 朱军;;网络和家乡——网络时代的存在论浅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7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8 马永波;;生态整体主义与新诗发展的一个可能路向[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志伟;;技术活动与人的生成——兼论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孙筱泠;;责任与应答——海德格尔原伦理学初探[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9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明珠;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崔鲮丽;中国古典诗词时间审美感悟的三种境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华;灾难新闻“英雄”原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罗茜;黑暗中的希望之光[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郭艳凤;海德格尔与庄子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艺农;自然美:自然物的转化[J];湖湘论坛;2001年01期

2 任范松;;“论、金”银的自然美——兼评蔡仪的“美即典型”论[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3 ;先秦美学中的“比德”说[J];文艺理论研究;1982年02期

4 朱振亚;审美对象的层次——兼谈自然美与艺术形式[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02期

5 向翔;;论自然美的社会性质[J];学术研究;1986年02期

6 何新;;关于“非实有属性的美”的分析[J];学习与探索;1987年02期

7 素琳;试论美的层次性[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8 王明居;评康德的自然美论和艺术美论[J];文艺理论研究;1994年03期

9 于培杰;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的特征之比较[J];齐鲁学刊;1995年02期

10 夏学英;论风景区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和谐统一[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成纪;;重新认识中国当代美学中的自然美问题[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张德兴;;自然美:从生态美学的角度看[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李泽淳;;关于生态美学研究的几点思考[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泽淳;;关于生态美学研究的几点思考——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提纲[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肖建华;;新疆自然风光的现代美学价值[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徐书城;;《美学大纲·序》[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徐书城;;美学方法论改革刍议——马克思主义和美学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赵连元;;审美与生活[A];北京周末社区大讲堂集粹(第一辑)[C];2007年

9 何齐宗;;先秦儒家美育思想探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全国美学会议继续举行学术报告会并对美的本质、中国美学史等问题进行座谈[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丁来先;什么是自然美的深层基础[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潘杰;以水为美——人类独有的审美情怀[N];中国水利报;2006年

3 刘成纪;生态学时代的新自然美学[N];光明日报;2005年

4 刘悦笛;“生态美学”的系统阐释[N];人民日报;2010年

5 刘悦笛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通过自然问题实现美学进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黄国范;科学理论的审美启示[N];浙江日报;2009年

7 师雅惠;继承发展前辈学者的美学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徐碧辉;自然美的发现与审美化的生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9 周来祥;和谐美学与和谐社会建设[N];人民日报;2007年

10 师雅惠;用唯物辩证法阐明美与认识的关系[N];社会科学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聂春华;董仲舒美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8年

2 朱寿兴;美学的实践、生命与存在[D];四川大学;2005年

3 张军;阿多诺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马正应;退溪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晓芳;存在与诗意——论诗意的栖居何以可能[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东阳;自然美:从本质论走向生态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程铧;自然美:从康德、黑格尔到阿多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许晓华;论庄子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D];苏州大学;2007年

5 董滨宇;天才观:康德、席勒与德国浪漫派[D];黑龙江大学;2006年

6 韩素梅;中国士人园林的审美解读[D];山东大学;2007年

7 张玲;从日本人的自然观来考察日本人的美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许婷婷;康德论“自然美”[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广州;生活世界的审美恢复[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振君;卢梭的美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901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2901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d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