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派反思与蒋孔阳美学─—纪念蒋孔阳先生逝世一周年
[Abstract]:Since the 1990s, the debates on practical aesthetics carried out by our journal and some other newspapers in the field of aesthetics have not only lasted for a long time and involved a wide range of people, but also have shown a higher academic quality with the aim of "pursuit of academic theory". As a result, it has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from the academic community. This great discussion of aesthetics in the new period echoes the profound and great changes in people's aesthetic concepts and even the whole spiritual world in the era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t not only adds a little landscape to the academic prosperity of China in the 1990s, but also prepares for the breakthrough of Chinese aesthetics in the 21st century. Now, this discussion continues to expand and deepen, one of the remarkable signs is that a series of new and old problems related to "practical aesthetics" are emerging in the deepening understanding. One of the problems raised by Mr. Luo Chengwan in this paper is Jiang Kongyang's school of thought. It involves the division of the school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esthetics, the meta theory of the school includes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hool, the conditions for its formation and composi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chool and the political ideology, and so on. In this regard, Mr. Lao Chengwan made a valuable tentative exploration in this article, and put forward his own words. We welcome our academic colleagues to express their opinions on this issue in the light of the scientific attitude of seeking truth in order to lead the discussion of practical aesthetics to a broader and deeper realm.
【作者单位】: 湛江师院中文系!教授
【分类号】:B8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扬;后现代视域中的蒋孔阳美学[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蒋孔阳论美的本质和特征[J];文艺理论研究;1982年02期
3 王坤;蒋孔阳美学思想的基本特点及其历史功绩[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欧阳友权;世纪视野中的蒋孔阳美学[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郑元者,徐迎新;蒋孔阳的艺术论及其跨文化美学意义[J];文艺研究;2005年02期
6 董迎春;试论蒋孔阳美学思想的人本性[J];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杨忻葆;美的创造——多层累的突创—蒋孔阳创造论美学思想研究之二[J];江淮论坛;1988年05期
8 周来祥;蒋孔阳的美学思想与人格精神[J];学术月刊;2001年03期
9 ;蒋孔阳全集[J];博览群书;2001年01期
10 曾忆梦;再论蒋孔阳对实践美学的贡献[J];绥化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元者;;蒋孔阳的美学道路——《蒋孔阳学术文化随笔》跋[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2 汪济生;;动物是否在自然面前永远被动和无能——评蒋孔阳及实践美学派的一种有代表性的动物观[A];2004生态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4 陆扬;;关于后现代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古风;;20世纪中国古代美学研究方法反思[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朱存明;;《手稿》与中国美学问题[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汪济生;;“劳动创造了美”还是“劳动生产了美”——对一个源自经典的美学核心命题的辨析与追踪[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8 钱雯;;道家美学思想探微[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朱义禄;;试论蔡元培与康德美学的东渐[A];时代与思潮(3)——中西文化交汇[C];1990年
10 ;全国美学会议开幕各单位交流研究和教学情况[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金莹;蒋孔阳学术思想研讨会在沪举行[N];文学报;2008年
2 苏州大学文学院 王怀义;继往开来 锐意创新[N];社会科学报;2008年
3 王怀义;评“实践存在论美学”丛书[N];文艺报;2009年
4 张玉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考察[N];文艺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罗曼;蒋孔阳美学思想新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弓;历史视野中的实践美学[D];复旦大学;2007年
3 黄健云;“特殊”与美感[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杨庙平;《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5 周维山;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中国当代美学[D];山东大学;2007年
6 吴时红;实践论美学在中国[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宁;蒋孔阳美学思想中人的主体性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王雪盼;蒋孔阳美学思想探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李道忠;蒋孔阳美学思想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4 冯瑜;蒋孔阳“美的生活”思想探论[D];西北大学;2008年
5 吴娟;论蒋孔阳的比较美学思想[D];扬州大学;2008年
6 贺丽;实践美学论争的历史考察及其哲学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7年
7 李芳;二维视野中的蒋孔阳美学[D];南昌大学;2007年
8 姚菲;论美的佛性与魔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邹强;雅典娜之光[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晓文;中国当代美学新的学科生长点[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011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301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