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宇宙意识”考——关于闻一多与中国古典美学的札记

发布时间:2018-11-03 12:17
【摘要】:本文认为 ,闻一多先生所提出的“宇宙意识”,近似于中国古代哲人所说的“道”。它反映了中国古代艺术思维的民族特征。艺术家对“宇宙意识”或“道”的情感体验特色 ,使“宇宙意识”或“道”具有不同的审美价值。“宇宙意识”的提出 ,对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美学的研究 ,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universe" put forward by Wen Yiduo is similar to the "Tao" put forward by the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ers. It reflects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Chinese artistic thinking. The artist's emotional experience of "Universal consciousness" or "Tao" makes the "Universal consciousness" or "Tao" have different aesthetic values. The proposition of "Cosmic consciousnes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tudy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ncient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予超,张家合;《文心雕龙·章句》的虚词观及其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裴新平,潘祥辉;今本《南齐书》几例点读问题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3 冯莉;;汉晋诸子“论”体考述——以《文心雕龙·论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李永贤;;论廖燕“愤气说”的内涵及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张振龙;;建安文人用典的创新特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卢东兵;;《文心雕龙·史传》的史学成就[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7 方兵;;史蕴诗文之心——钱钟书《左传》研究发凡[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8 贾名党;;柳宗元与刘禹锡接受屈赋管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陶礼天;《出三藏记集》与《文心雕龙》新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10 余洁平;儒家道德形而上学的建立——论贺麟的道德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雨;;论词学元范畴“情”[A];2010年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鄂启科;;生命的共感——布依族情歌赋、比、兴探微[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3 张静;;论三种“自然”观念透视下的汉魏思想变迁[A];社会·经济·观念史视野中的古代中国 国际青年学术会议暨第二届清华青年史学论坛 论文集上[C];2010年

4 曹美娜;;论“器”[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5 孙蓉蓉;;“通变”论与“新变”说[A];《文心雕龙》与21世纪文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毓红;;《文心雕龙》的互文性[A];《文心雕龙》与21世纪文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宏林;;论沈约“嫉俗趋雅”乐府观对刘勰的影响[A];《文心雕龙》与21世纪文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孙尚勇;;论汉代鼓吹的类别及流变[A];汉唐音乐史首届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德华;;骚体“兮”字表征作用及其限度——兼论唐前骚体兼融多变的句式特征[A];中国楚辞学(第十五辑)——2007年浙江杭州屈原及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邹本涛;;旅游情感新论[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曹利云;宋元之际词坛格局及词人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4 伏俊连;俗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陈才智;元白诗派成立之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王毓红;历时与共时:《文心雕龙》与《诗学》体裁理论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7 俞明;历史名胜与中国古代文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振龙;建安文人的文学活动与文学观念[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杨合林;玄言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10 傅新营;宋代格韵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文志;《文心雕龙》应用写作主体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张丹;《东方朔集》校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彭艳芳;杜甫两湖诗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慧;佛教对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宋海燕;薛道衡诗文笺注与考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林颖;文学创作中文体深隐原因探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舒丙旺;方玉润《诗经》文学阐释研究[D];安庆师范学院;2010年

10 李微霞;叶嘉莹词学理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禹志云;从《原道》看儒家之文艺观及其对文学的影响[J];保山师专学报;1997年01期

2 张澄清;老子的“道”与一二三[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3 郭晓丽;庄子:艺术化人生的倡导者[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0年S1期

4 梁徐宁;论庄子的语言观[J];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04期

5 康永义;论绘画的道与艺[J];阴山学刊;2000年04期

6 杨建;略论秦汉道制的演变[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年04期

7 赵东栓;庄子与卢梭的浪漫主义自然观[J];北方论丛;2001年05期

8 庄大钧,马晓乐;《庄子》尚和思想述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毛峰;自然破碎处 万物不复存——汤因比论世界与中国命运[J];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04期

10 马德邻;《老子》和早期中国哲学的形上语境[J];学术月刊;200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军;;意象思维、宇宙意识与颠峰体验——论唐代书画艺术精神[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张瑞;;变化永恒 创新永恒[A];第四届(2011)中国商业信息化行业大会暨第四届中国商业信息化技术展览会会刊[C];2011年

3 梁汉j;;质量——银桥永恒的主题[A];中国奶业协会年会论文集2008(下册)[C];2008年

4 谢扬举;;穷神知化 与天为一——从《西铭》看张载的宇宙意识及世界观[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韩作黎;;根本的宗旨 永恒的主题[A];纪念毛泽东《为人民服务》发表五十周年文集[C];1994年

6 王建军;;对语文教学中“文”“道”关系的再反思[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7 简德彬;;经典的永恒与流动[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周燕军;;论政府作风建设的“道”和“器”[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桑振中;;阴阳五行与复杂性科学的思考[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许林;;论李白山水诗的内在意蕴[A];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下)[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娟;精彩永驻 探索永恒[N];中国航天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熊裕华;不朽的故事 永恒的民族情[N];西藏日报(汉);2011年

3 本报记者 云菲 郑荣健;让爱和友谊永恒传续[N];中国艺术报;2011年

4 本报评论员;矫健的步伐奔向永恒的主题[N];益阳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陈贺新;创新是永恒的话题[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6 见习记者 倪阔;康永恒督查创卫工作[N];广安日报;2010年

7 王曦;任何建筑都不是永恒的[N];中华建筑报;2010年

8 ;那些瞬间 定格永恒[N];人民邮电;2011年

9 记者 方月平 魏伟;“创新是企业永恒的动力”[N];岳阳晚报;2011年

10 西海都市报记者 辛文;水与生命是人类永恒的主题[N];海南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金东;自得:中国古代文论话语个案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刘玲娣;汉魏六朝老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齐光远;梁宗岱美学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4 黄晓燕;华莱士·史蒂文斯诗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英杰;老子生存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但昭明;机体生成之道[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郑笠;庄子美学与中国古代画论[D];苏州大学;2009年

8 夏绍熙;老庄“自然”观念的产生和变化[D];西北大学;2009年

9 张艳艳;先秦儒道身体观及其美学意义[D];复旦大学;2005年

10 郭继民;庄子哲学的后现代解读[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皖梨;论晏殊词[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凯;孟子的诠释理论与实践[D];山东大学;2005年

3 秦晓慧;试论《庄子》言与道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邱新娃;从瞬间到永恒—解读《到灯塔去》中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生命观[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5 许佳;狄金森诗歌中死亡情结之精神分析[D];贵州大学;2006年

6 贺阳;文心雕龙撷微[D];四川大学;2005年

7 王细芳;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哲学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8 步蕾英;《空青水碧斋文集》校注[D];广西大学;2005年

9 崔慧香;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终极关怀精神[D];河南大学;2008年

10 王蕊;陈献章退隐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077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3077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3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