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美学诗性化特征的理论辩护
[Abstract]:Ancient China has always talked about aesthetics in a sentimental and poetic way, which leaves the impression that Chinese classical aesthetics lacks logic and systematicness. In fact, according to Locke's division of "the first nature" and "the second nature" of things, "beauty", as a non-deterministic feature of existence, cannot be verified by an empirical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ilthey's research methods of "spiritual science" and "natural science", aesthetics, as a "spiritual science", can not adopt the research method of logical analysis. According to Heidegger's different ways of saying "being" and "being", the concept of Chinese classical aesthetics can not be described by the method of logical definition. As a result, some people in the West have realized that they should adopt different research methods and modes of speech to "beauty" and "aesthetics", which has foun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explaining the poetic express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aesthetics. It shows that the poet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lassical aesthetics are not shortcomings, but show its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beauty" and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友峰;论审美经验中的“距离”问题[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刘克;;汉代画像石中的佛教环境生存智慧[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3 赵光旭;;诠释学与华滋华斯的“化身”诗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陶清;究竟应当以怎样的历史观指导我们的研究——兼与蒋大椿教授讨论[J];安徽史学;2004年04期
5 程颖;;对电脑艺术的几点认识[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6 蒯群;;荷尔德林诗观浅论——兼析其对中国现代诗歌现状的启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赵诗华;;简论海子诗歌中的故乡情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8 赵涵;;后现代的滑稽戏——论网络时代的戏仿[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9 庄玮;;阐释学视野下的《锦瑟》赏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10 黎志萍;;哲学解释学对译者地位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美生;;姚鼐散文艺术论新解——“以诗为文”论桐城派[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帅;;比较孔子的“忧”与海德格尔的“忧”及在教育上的现实意义[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朱军;;网络和家乡——网络时代的存在论浅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4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葛舒荃;;从海德格尔的角度看保护自然美的实践选择[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杨庆隆;;全球化背景和中国的“原生态文化”语境[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7 胡昆;;旅游美学学科及其研究动态分析[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8 赵光旭;;华兹华斯自然观的存在主义特征研究[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9 张玉荣;;自在自然的“遗忘”——生态危机根源的哲学探析[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10 张再林;燕连福;;从经验到体验:现代西方哲学的彻底经验主义转向[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祁光禄;《中国古典美学史》评介[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2 姚文放;中国古典美学的思维方式及其现代意义(下)[J];求是学刊;2001年02期
3 李颖;浅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雅”范畴[J];现代哲学;2001年04期
4 杜寒风;《中国古典美学举要》[J];文艺研究;2002年04期
5 李文;贵乎天者,忘乎天者也——评《刘熙载与中国古典美学的终结》[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邓桂英;从"意境"范畴看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特征[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姚文放;中国古典美学的至上追求[J];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04期
8 邓三好;;浅谈中国古典美学的理论困境[J];消费导刊;2006年11期
9 李高杰;;中和与中国古典美学精神的构成[J];电影评介;2007年14期
10 刘成纪;;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身体及其映像[J];文艺研究;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姚文放;;中国古典美学的创新意识[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2 刘桂荣;;回顾与反思——中国古典美学现代性建设十年[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姚文放;;中国古典美学的创新意识[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吴建民;中国古典美学的精髓[N];北方经济时报;2003年
2 宋永琴;飨思想盛宴[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聪发;中国古典美学清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显超;论“游”——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2 周冰;论中国古典美学的潜性范畴“忘”[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赵彦辉;中国古典美学之“空”范畴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4 程一聪;中国古典美学“谐”现象探微[D];复旦大学;2010年
5 刘金玲;中国古典美学基本特征的现代阐释[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新岭;中国古典美学“象”范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建玲;中国古典美学中“游”的美学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娜;中国古典美学“味”范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婷婷;中国古典美学中“拙”的美学阐释[D];暨南大学;2013年
10 何世剑;中国古典美学“丽”范畴论[D];南昌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218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321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