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美学的特质
[Abstract]:East Asian aesthetics is composed of two poles: one is the aesthetics written in the context of East Asia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and patterns of western aesthetics, which is presented in East Asia as the western aesthetics in East Asia (Zhu Guangqian of China, Wang Zhaowen of China, Li Zehou of Japan, Takenio of Japan). Kim Kie-soo of South Korea, represented by Kim Mun-Hoan; The second is the aesthetics which is produced by referring to the western aesthetics but mainly by summarizing the traditional aesthetic culture of East Asia, which is represented by Zong Baihua of China, the Great Xikeli of Japan and Gao Yu-sup of Korea. These two poles form the circle of Taiji map, which are opposite and complementary, and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aesthetic feeling in East Asia.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分类号】:B8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徐碧辉;;“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综述[J];哲学动态;2005年12期
2 张法;;中国美学史应当怎样写:历程、类型、争论[J];文艺争鸣;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翠玲;;基于森林生态美学理论的城市森林建设与管理[J];中国城市林业;2010年02期
2 刘翠玲;;生态美学探析[J];中国城市林业;2011年03期
3 代迅;;文化差异性与理论普适性:跨文化视野中的中国美学发展战略[J];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翠玲;新疆喀纳斯森林景观美学质量形成机制与自然火干扰体制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醒尘;美学研究不可忽视艺术——喜读李欧《论艺术》[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毛萍;美学究竟研究什么?[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李军学,庞壮;体验、反思、否定——美学思想方法论刍议[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姜奇平;“以客户为中心”的体验——经济学与美学比较研究之二(上篇)[J];互联网周刊;2002年16期
5 范守信;素质教育与“美学”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6 陈学明;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美学理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唐桃;美学的自觉——元美学研究导言[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骆冬青;政治美学的意蕴[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张光芒;启蒙美学与政治美学比较[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李正学;;网络呼唤美学[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在昆明召开[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2 ;全国美学会议分别召开高校美学教学和造型艺术美学座谈会[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3 ;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胜利闭幕 成立学会 通过章程 选举理事并提出学会工作计划和建议书[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4 ;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大会发言[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5 曾建平;;知识产品与美学在知识经济中的整合——关于“美学经济"命题的论证[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刘兴家;;写作美学理论体系建构的思考[A];中国写作学会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4年
7 马莉;肖光来;;运动美学理论研究的突破与转向[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8 ;江苏省美学学会[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9 顾永芝;房亚红;;美学是什么[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10 王柯平;;美学研究中的可能缺漏(提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丁来先;濒危的“美学”[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张丹飞;市场呼唤新型美学教材[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3 贾立钢;认识“企业美学”[N];光明日报;2008年
4 滕守尧;序《通俗美学》[N];中国文化报;2000年
5 维安;美学第三次大讨论条件具备[N];社会科学报;2005年
6 王洪岳 谭好哲;吴炫对美学的“否定”[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纪尧;和谐派美学的创立者[N];光明日报;2003年
8 刘悦笛;美学研究的“本土方法”哪去了?[N];文艺报;2005年
9 刘成纪;时代潮流与美学使命[N];新闻出版报;2000年
10 刘金祥;遭遇泛化后,,美学何以自省?[N];中国艺术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成纪;汉代美学中的身体问题[D];武汉大学;2005年
2 李_";非总体的星丛[D];浙江大学;2005年
3 孙晓艳;艺术与技术的辩证法[D];复旦大学;2010年
4 骆冬青;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美学与文艺美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汤拥华;先验论美学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谢昌飞;阿多诺美学视域下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王妍慧;“表现性形式”的历史呈现[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凯军;蔡元培实验美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9 宋国栋;艺术的放逐与审美的拯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志强;“消逝美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简显鹏;美学与革命[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筵莉;“美学”概念在中国近代的缘起与演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崔璨;福柯的生存美学及当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12年
5 崔国清;日常生活视阈下的天气美学[D];兰州大学;2013年
6 邱艳艳;论美学中的爱[D];郑州大学;2007年
7 徐金凤;敞开美学的情感之维[D];湖北大学;2011年
8 童小畅;消费社会:美学终结的时代[D];四川大学;2005年
9 熊晓庆;视界融合[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孙迁迁;女性审美特征与女性美学建构[D];湖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337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333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