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审美再现研究《呼啸山庄》的三个中文译本
本文关键词:从翻译美学看文学翻译审美再现的三个原则,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9年
从审美再现研究《呼啸山庄》的三个中文译本
倪虹
【摘要】: 文学翻译以传达原作的艺术意境为宗旨,而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因此翻译理论与文艺美学相结合产生了翻译美学。翻译美学侧重于文学的艺术再现,是审美的翻译,其审美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文学翻译再现原作的艺术美,其二,文学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其创造性的程度是衡量它的审美价值的尺度。从文学翻译活动的内涵看,它是一个由阅读、体会、沟通到表现的审美创造过程。文学翻译与艺术相通,但又有较大差异。它具有艺术的创造性,又有自身的局限性和依附性,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文学翻译对原作的依赖性和从属性,限制了译者的艺术创造的自由度。 在中西翻译史上,文学翻译一直和美学相结合。在西方,翻译的美学传统从罗马时期的翻译美学标准,宗教翻译时期翻译风格,发展到德莱顿的翻译艺术观和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体现为直译与意译之争。而在中国,翻译与哲学美学在历史上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因徇本旨,善译,信达雅,神似到化境,体现为文质之争。现代翻译美学已初步建立起一套包括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活动和审美标准在内的美学框架。审美客体的审美构成包括美学表象要素和非表象要素。表象要素是直观的,表现为文字结构,音乐和修辞;非表象要素是模糊的,表现为语言的模糊集合,风格和意象。 十九世纪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出版后一直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它宛如一首奇特的抒情诗,字里行间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本文基于现代翻译美学理论,研究小说《呼啸山庄》的三个中文译本,分别是江苏人民出版社的杨苡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张玲、张扬译本和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方平译本。通过比较和分析原文的美学构成在三个中文译本中的审美再现,研究译者主体性对文学翻译的美学再现所起的作用。在审美活动的各个阶段,认知,转换,艺术加工和再现都离不开译者主体性的发挥。而译者的主体性又是有局限性的。由于文学翻译中的模糊因素较多,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即需要创造性,更需要结合原文。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56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姜雯;《呼啸山庄》中文译本杂合现象研究[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2 邱富英;[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谢天振;当代西方翻译研究的三大突破和两大转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Eugene A. Nida;A Functional Approach to Problems of Translating[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6年03期
3 郑达华;文学翻译重在审美效果[J];中国翻译;1999年06期
4 孙迎春;“意境”译法探索[J];中国翻译;2002年05期
5 郑海凌;文学翻译的本质特征[J];中国翻译;1998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龙昌;;苏格拉底“美在效用说”新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2 黄伟芳;文化层面的异化讨论[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邵显松;;析哈代小说在传统框架内表现出的超前意识[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程永生;描写与交际——我国现代翻译理论研究的两大主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6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7 赵诚;通天塔里的镣铐舞者——也谈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8 徐庆年,王达敏;钱钟书与休谟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9 刘晓峰;;从SL-TL语域比较的角度谈翻译中的语域转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李恩来;;真、善、美:人类和谐存在的三重维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涛;;科技译文的审美标准[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姚珑;;网格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以林语堂编译《虬髯客传》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威;;美妙的天籁——黑龙江流域三小民族民歌比较研究[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4 任岩;;甘肃安多藏族民居装饰图纹的构成形式[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5 吴克明;;网络文化的政治哲学审视[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6 赵慧;;浅谈京剧语境与翻译[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7 张志国;;窗中·风景——叶维廉诗歌的存在之思[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吴小林;曾东京;;浅谈《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成语的翻译[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赵巍;;翻译学术语规范化的实践及效果反思[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许春翎;;古典文学作品英译中的格式塔意象再造阐释——兼评林语堂译介《浮生六记》中的审美体验[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曹磊;翻译的修辞符号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陈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汉译英能力与文本测试评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婧;从西方绘画中的“丰满”女性形象看艺术夸张[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永平;蚌病成珠—郁达夫的情爱生活与其文学创作[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杨巧蕊;唐诗英译翻译批评现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平;论重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周锡梅;从接受美学视角看吴钧陶与Witter Bynner的杜诗英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叶晶晶;重建文化亲缘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韩雨苇;东坡词英译赏析—审美移情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朱姗姗;形神兼备[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胡成蹊;文学译者的人文素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宋春艳;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分析李清照词的英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阳;;汉语主从复句的语序变化与印欧语言的影响[J];长江学术;2008年04期
2 吴东英;再论英语借词对现代汉语词法的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1年02期
3 谢家成;;自建英汉平行语料库与翻译教学[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陶振民;;物类名词后用“们”的语法现象——兼论修辞现象和构词现象的差异[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5 胡显耀;曾佳;;用语料库考察汉语翻译小说定语的容量和结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谢家成;;自建英汉平行语料库与翻译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赵宏展;;小型翻译语料库的DIY[J];中国科技翻译;2007年02期
8 王扬;语篇形合与意合及其文化阐释[J];外语研究;2002年06期
9 陈斌;;译者主体性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以《呼啸山庄》杨苡中译本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0年19期
10 廖七一;重写神话: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生安锋;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2 胡显耀;当代汉语翻译小说规范的语料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贺玉高;霍米·芭芭的杂交性理论与后现代身份观念[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章艳;清末民初小说翻译规范及译者的应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5 王伟;现代汉语欧化与翻译策略之综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蔡平;文化翻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洁;英汉翻译与汉语欧化现象[D];外交学院;2001年
2 唐欣玉;后殖民翻译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3 孙树文;穿越时空的声音——试论《呼啸山庄》中的现代主义因素[D];吉林大学;2004年
4 孙夫启;《呼啸山庄》两个中译本文化成分翻译的对比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5 彭雅琼;论杨苡《呼啸山庄》译本中译者的性别身份[D];武汉大学;2005年
6 徐维;《呼啸山庄》两种中译本的比较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7 李艳;从中国文化语境视角出发解读西方女性主义翻译[D];重庆大学;2006年
8 钱永红;英汉语篇层面的形合意合分析及翻译[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9 童伟冰;后殖民理论视角下的翻译策略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10 梅玲;论文学翻译中的女性主义翻译及译者主体性的显现[D];安徽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迎春;文学翻译意境问题刍议[J];山东外语教学;2000年03期
2 李开军;“诗界革命”中“新名词” 地位消长原因之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程;;诗歌翻译的美学渊源——从文学翻译到汉语古诗词英译[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6期
2 隋荣谊;李锋平;;从审美移情出发固推文学翻译中的翻译美学理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年08期
3 刘小燕;从翻译美学观看戴乃迭对《边城》中美学意蕴的艺术再现[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02期
4 李扬;;On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 psychology in China[J];双语学习;2007年09期
5 党争胜;;从翻译美学看文学翻译审美再现的三个原则[J];外语教学;2010年03期
6 李晓静,昌切;高屋建瓴 通观微至——《文学翻译比较美学》略评[J];出版科学;2002年02期
7 李莹莹;陈方方;;格式塔理论与我国翻译研究述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陈明霞;;翻译美学视角下的两个《爱玛》译本比较[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9 聂馨梅;;翻译美学与实践——以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为例[J];群文天地;2011年10期
10 李文娜;;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再创造[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文浩;;文学翻译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林语堂散文自译和古文小品英译对文学翻译的启示[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三期)[C];1996年
2 汪懿婷;;从改写理论的视角析文学翻译中的有意误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于应机;;词典翻译与文学翻译:本质与特点浅析[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传彪;;对“异化”的困惑与思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郑雪彬;;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在文学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孔喜;杨炳钧;;文学翻译译文修改的原型论取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胡兆云;;互文性理论与文学翻译的互文还原原则[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江艺;;神似种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骆贤凤;;社会文化与文学翻译的互动关系述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静;;女性主义框架下的《水浒传》翻译研究(英文)[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金明;[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2 许钧;[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3 穆雷;[N];光明日报;2001年
4 柳斌杰;[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5 刘建林;[N];光明日报;2009年
6 马爱农;[N];文艺报;2011年
7 钟闻熹;[N];文艺报;2011年
8 胡志挥;[N];文艺报;2011年
9 周士君;[N];光明日报;2005年
10 周士君;[N];中华读书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华;翻译美学的文化考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陈志杰;文言在外汉翻译中的适用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吴文安;文学翻译中的美学效果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韩子满;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5 刘军;龙蛇之蛰 以存身也[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赵颖;想象与文学翻译的“团结”[D];河南大学;2009年
7 卢玉玲;文学翻译与世界文学地图的重塑[D];复旦大学;2007年
8 袁新;论“文学译本是‘气韵生动的生命形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金兵;文学翻译中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再现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10 尹衍桐;穿越时空的对话:文学翻译价值论[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虹;从审美再现研究《呼啸山庄》的三个中文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亢志勇;文学翻译中译者审美主体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包磊;从美学视角看《雷雨》的英译[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4 马俊涛;《家》英译本的美学视角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勇全;小说《呼啸山庄》中约瑟夫评价成分的翻译[D];江苏大学;2009年
6 胡川;文学翻译中的模糊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7 姜燕;文学翻译中的审美再现[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于晓林;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及其翻译的审美再现[D];天津理工大学;2007年
9 严天钦;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风格[D];四川大学;2004年
10 杨书;文学翻译的归化与异化[D];外交学院;2001年
本文关键词:从翻译美学看文学翻译审美再现的三个原则,,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39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33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