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客体与审美对象
[Abstract]:......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汤文曙;马克思历史观的主体视角及其当代价值[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刘荣清;马克思现代理性主义人性观的生成——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刘敦萍;从《天净沙》的六种译文看接受美学理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陈爱萍;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孙显元;;总体社会、主体社会和社会建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高敏;“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陈绍山;关于消费的哲学反思[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陶富源;“实践本体论”错在哪里[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建华;经济正义论[D];复旦大学;2004年
2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史耀疆;制度变迁中的中国私营企业家成长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6 陈章乐;社会主义法治化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刘文勇;价值理性与中国文论[D];四川大学;2002年
10 赵雪纲;论人权的哲学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晓敏;马克思与卢卡奇的异化理论之比较[D];吉林大学;2004年
2 于波;儒学与未来科技[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3 李欣;本体论视域中的美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樊育红;当代知识管理观分析[D];苏州大学;2001年
5 王迅;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论述评[D];苏州大学;2001年
6 吴燕;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马克思感性世界理论的初步构建[D];黑龙江大学;2001年
7 张彭松;总体性与历史的终极关切——对青年卢卡奇总体性范畴的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1年
8 张玉敏;论化学美学思维能力及其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岳友熙;人类精神的诺亚方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李文记;论竞技体操的美学特征[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启进;客体、对象、美和美感辨析─—审美场研究系列论文之一[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2 黄健云;;发现特殊——美感生成观新探[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唐孝祥;陈吟;;论美的生成机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陈瑞生;;略论自然美的本质——兼与崔自铎同志商榷[J];理论月刊;1986年12期
5 荆学民;时代精神中的美学与美育[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6 杜卫;个体审美心理类型分析[J];社会科学;1992年08期
7 黄颇;;马列主义审美中介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8 刘春雷;;静了群动 空纳万境——试论审美静观与审美观照的美学意蕴[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刘正强;审美絮语[J];民族艺术研究;1988年02期
10 刘中和;美是力的形象构成[J];学术交流;199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涂仁标;;性感与美[A];湘鄂赣首届性与生殖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张道一;;和谐社会对美学的呼唤[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3 张道一;;和谐社会对美学的呼唤[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4 张政文;;康德人本主义美学中的生态关怀[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徐放鸣;张儒雅;;地方审美文化研究:一个亟待重视的美学领域[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新汉;审美活动的认识论新审视[N];光明日报;2001年
2 童庆炳;美在关系中[N];人民日报;2005年
3 耿文婷;融合相通的“后审美”[N];中国文化报;2000年
4 杨春时;中国美学的主体间性转向[N];光明日报;2005年
5 段伟文;虚拟社会,“完美的罪行”?[N];社会科学报;2002年
6 杨春时;关于美的本质命题的反思[N];光明日报;2007年
7 华光;审美价值的探索性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8 邓广(中国林业科学院);穿越幻象的无助旅程[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9 刘家友;关于《美学基础理论简论》的若干问题[N];盘锦日报;2010年
10 邱紫华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经验主义美学VS理性主义美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健云;“特殊”与美感[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马正应;退溪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金凤;敞开美学的情感之维[D];湖北大学;2011年
2 赖_g煌;论王国维美学思想中的叔本华[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田遥;当代审美行为方式的被动性特征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4 朱海燕;价值论美学范畴及体系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5 刘樝;商品的审美价值论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6 吴笑韬;审美无功利性命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8年
7 韩振宇;大众文化视域下的审美疲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宗营芳;审美价值的基本理论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9 程s,
本文编号:23541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354169.html